• 索 引 号:370481/2018-19393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时间:2018年12月19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18年12月19日
  • 标  题:2018年度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5212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18年度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5212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的提案)

自收到“关于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的提案(十次会议第152123号)以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局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门研究,并责成分管局长及相关科室具体负责办理和落实。我们认为,该提案立足我市企业现状,分析了我市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投入、机制、人才、平台等的问题,从制定产学研合作专项扶持政策、加速聚集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推动金融资本发挥更大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对指导我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紧紧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增强了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市产学研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合作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100多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企业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需求不断增强,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院校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截至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7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8家,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5家,枣庄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枣庄市重点实验室5家。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枣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8家。

(二)产学研合作形式呈现多样化。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按照规模化、多元化、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要求,与高校、院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产学研合作已由简单的技术转让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建设高校实训基地或借助其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在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等多方面发展。盛龙化工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了研发中心,中科蓝天与齐鲁工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实训基地,威达重工与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联合研发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扶持资金2912万元。辛化硅胶与韩国新兴化学公司联合、鲁南机床与日本精机技术设计株式会社联合研发的项目成功列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分别获扶持资金475万元和400万元。

(三)产学研合作中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力引进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2017年引进国家“专家”创新创业团队2个12人,千人专家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落地,盛隆公司与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签订合作协议,联泓集团与中科院院士佟振合签订协议共建院士工作站,瑞达化工引进专家李金来。目前全市已有59家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52家高校科研院所的127位院士、教授等高层次专家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人才13名,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3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山东省西部人才1人为我市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

(四)政府引导作用增强,校地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为新旧动能转换顺利推进,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产学研合作氛围,大力推动产学研的深入开展,我市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枣庄学院等大学名校名所签订了市校全面合作协议,并且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常州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的来看,全市产学研合作创新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全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平稳、较快发展,但也正如你们在提案中提到的那样,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调动起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共同努力推进全市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为更好的使用新常态、新形势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我市产学研实际,下一步要把产学研合作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撑,加强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完善合作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源动力。

(一)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形式。在产学研创新载体方面要进一步注重转变理念,拓宽触,创新方式,提升内涵。一是完善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以自愿平等、权责对等、多方共赢为原则,以重大产业科技攻关、企业技术攻关和技术升级为重点,通过技术入股、股份合作、改制重组、技术外包、委托开发、购买成果等形式,形成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促进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探索和创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新机制。二是加强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讲求实效为原则,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把研发机构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企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对象。大力引进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知识创新载体在我市落户或创建分支机构。 三是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支持技术转移、科技信息服务等,加大对企业、高校项目技术信息的采集,提高政产学研合作对接的实效性和成功率。

(二)注重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一是加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检测服务机构和技术转移交易机构。发挥我市主导产业优势,围绕打造煤化工、机械机床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抢占行业发展“智高点”二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研发创新的主要载体,继续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与中科院、省科院、浙大工研院、齐鲁工业大学等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加强新型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突出抓好滕州经济开发区和各类特色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高科技产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的聚集区、孵化区、产业基地、战略联盟。

(三)注重人才聚集,丰富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一是坚持高端引领聚人才。坚持高点站位,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以院士团队、国家“”专家等国内最具影响力和认可度的高层次专家团体作为主要引进目标,为滕州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引擎”。二是坚持梯次推进抓培养。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努力做大人才总量和增量,发挥各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作用,积极做好滕州人才挖掘、培养、提升,做好各级各类人才工程申报。三是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突出项目带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荣誉制度。

(四) 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优化产学研合作环境。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尽快出台促进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意见。探索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注重在项目前期的投入,制定促进技术成果转让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资金贷款、人才引进、项目扶持上给以重点倾斜,帮助企业认真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缓解企业研发资金压力,加速企业成长,形成规模。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