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3-00028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市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8月0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8月08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5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5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提案)
关于滕州市政协 第162058号 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文
郭训旗委员:
您好!您的“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提案收悉,我局对此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向您答复如下:
一、我市城乡公交总体发展情况
公交事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事业。2012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公交线路由17条发展到75条,增长了341%;城乡公交、城际公交从无到有,分别发展到39条、13条;镇街公交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城乡公交全域化;公交通车总里程从287公里,增长到2227公里,新增公交运营里程1940公里;年运送旅客达1.7亿人次。目前,全市建制村通公交率100%(2公里全覆盖)。城乡公交快速发展构建了外接周边城市、对内畅通城乡的“大公交”格局,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建设换乘枢纽4处,城乡公交首末场站12处、港湾式站亭223个、充电桩573个、站点牌2189个,建设智能化综合调度中心4个,全市100%的公交车运行智能化调度和实时动态监控,全部安装了北斗车载视频系统,有效提高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实现了群众满意、政府满意、主管部门满意、社会各界满意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全力实施"大交通"带动战略促进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高效衔接。
近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先行官,全力实施"大交通"带动战略,搭建起了铁路、国省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京杭运河“五位一体、立体综合”的大交通格局。滕州境内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纵贯南北,西部滕州港、润通港、宏大港等沿湖港口与京杭运河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滕州市现已形成以京台高速为主干,以城区为中心向外放射的6条省道的对外公路交通网络。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通车里程341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总里程为94.4公里;国道1条,43公里;省道6条,即S104线、S313线、S320线、S321线等,总里程为183.1公里;县道总里程为232.2公里;乡道总里程为239.5公里;村道总里程2619.5公里。
铁路方面,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铁作为滕州地区内部联系和对外联系的主要铁路通道,在城区和滕州东设有铁路站点。
航空方面,滕州市周边区域现可以利用的机场有临沂机场、徐州观音机场、济南机场、济宁机场,及规划中的枣庄机场。其中,临沂机场是4C级机场,已开通临沂直达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厦门、大连、重庆、济南、青岛等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班。滕州市距离徐州机场仅150km左右。
港口方面,滕州周边区域可利用的港口有滕州新港、枣庄港,同时依托京杭运河,运输煤炭、砂石、水泥、粮食、木材,交通较为便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 加快构建大交通格局,形成城际、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营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国有主体、公车公营”原则,以国有化改造为核心,稳步实施城际、城乡、城区等公共交通资源的一体化整合,有效化解公交市场存在的体制各异、线路重叠、竞争无序、资源浪费等问题,做到线路、资源的优化和统一配置,真正实现公交运营管理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滕州至邹城、滕州至济宁等毗邻县公交化改造,积极构建“大公交”格局,巩固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强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及机场与城市公交网络系统有机整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多样化需求。
2、结合城市公交线路整体规划,继续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路。对于新建成城市道路及时开通公交线路,对于线路资源过于重复的客运线路及时优化调整,推进城市公交服务更加便民惠民。
3、推广“互联网+”应用,“绿色公交”信息化。不断提高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比例,确保公交成为城市发展的“绿色动力”。加大推广“互联网+”在公交行业的应用,提升车辆、市民、站台、道路和交通信号的智能化联系,推进北辛路和龙泉路的路权优先、信号优先建设。加快现代化、智慧交通建设,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以“大数据”为核心,完善智能化综合调度平台功能配套、合理衔接。
4、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力度。认真做好我市公交市场调研,积极争取政府及财政部门对公共交通营运的扶持补贴力度,健全公益基础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扶持力度,从而提高营运主体的积极性,不断增加运输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使运营主体有能力通过优惠乘车、加密班次等方式,引导广大市民选择公交出行的;同时,增加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备购置和更新的投入,为全面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