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2480
  • 主题分类:滕州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7月18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7月18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对人大十九届三次会议第5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构建“大思政课”协同教育新格局 打造新时代思政育人“滕州范式”的议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对人大十九届三次会议第5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构建“大思政课”协同教育新格局 打造新时代思政育人“滕州范式”的议案》)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大思政课”协同教育新格局 打造新时代思政育人“滕州范式”的议案》(第59号)收悉。该议案对在中小学、幼儿园构建“大思政课”协同教育新格局,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很有针对性,对于统筹用好各类思政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2023年12月20日,滕州市教体局“大思政课建设 立体化育人”现场会在东沙河街道中心小学举行,开启了滕州市“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滕州市教体局以构建“大思政课”协同教育新格局为契机,把牢灵魂主线,增强问题意识,明确核心内容,厘清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快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构“大格局”,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培养“大先生”,探索形成思政育人“滕州范式”创新实践模式,为滕州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咨询、实践样本,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发挥区域示范引领作用。

二、措施与成效

(一)以“新机制”为核心,健全“大思政课”工作机制。加强党对“大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依托“四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强化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健全“大思政课”工作机制。抓实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

1.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以市委教育工委名义成立滕州市“大思政课”建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教体局,市教体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下设专家指导组,在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方面发挥专业作用,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建立“一体化”协同机制。即深化“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优化“党、团、队”一体化,推进“校、家、社”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市、镇街、学校三级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市校外德育基地、市高校、市博物馆、市红色研学基地等方面力量,组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遴选建设“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重点试验学校,聚焦课程、教学、队伍等环节,开展重点项目改革,探索搭建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

(二)以“新思想”为核心,建设“大思政课”课程内容。以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牵引,致力培养以“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为重点,贯穿中小幼各学段的内容序列,建立党的创新理论及伟大实践成果及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内容体系。鼓励全市中小幼各单位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全覆盖开设“善城善教系列”课程。遴选的“大思政课建设 立体化育人”整体试验区东沙河街道学区,3所重点试验实验学校滕州二中、至善学校、实验小学,采取“2+N模式”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内容体系建设,即2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施推进计划,N是立足办学优势和特色,以特色品牌托举,推动“品教融合”,形成“活动思政+实践思政+作品思政”的系统性思政育人课程内容。目前各单位开发“班墨文化”实践思政课程、校史馆立体课程、国防教育基地课程、“蚂蚁农场”劳动课程、“植染中国传统色”课程、“博物滕州”、“植物密码——中草药”等课程;研发“蚂蚁农场——劳动创造幸福”、《滕州古籍珍本集成》、高中精神谱系《信仰的力量》等“大思政课”相关教育读本10余册,形成“一校一品牌”生动局面。

(三)以“新理念”为核心,建构“大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中小幼一体化教研机制,探索形成理论学习与行为实践相融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大思政课”教学体系。

1.开展“大思政”教学提质创优行动。建构课程思政达标课堂。建构课程思政“教一学一评” 一体化的达标课堂模型,开展学科课程思政目标化落实行动,推动课程思政课堂达标。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课堂内容、方式的改进,幼小学段注重事例感悟,初中段注重实践导行,高中段注重学理分析,确保思政目标当堂达成。推进一体化教研。建立区域内一体化备课机制,开设思政“同城大课堂”,举办全市教学大赛或展示活动,定期开展优秀课例评选及专题研讨。建立其他学科教师会同思政课教师、班主任集体备课制度。探索形成中小幼一体化特色教学模式。建立“讲台上的新思想”中小幼思政课堂教学观摩交流长效机制的方式;精心设计实践课、活动课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评价,确保实践、活动教学质量。深化评价改革。坚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状况的评价,兼顾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应用水平,探索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社会实践基地等主体有效参与的评价路径,努力构建学生理论学习与行为实践相融合的“大思政课”多维度、多主体评价体系。

2.开展“大思政”教研科研助力行动。提升教学研究品质。建设“大思政课”建设研究基地,设立“大思政课”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引导思政课教师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开展高质量教学研究。开展中小幼思政课和学科德育深度教研试点工作。编制深度教研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力量,建设思政课教学问题库、教学案例库、教学资源库。

3.开展“大思政”教师培优育强行动。完善培养培训体系。系统构建中小幼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成长发展体系,完善岗前培训、骨干培训、高级研修、教学竞赛、访学交流,一体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与结构、教学体验与实践探索、教学研究与课程研发能力全面提升。实施教师“大思政课”能力提升计划,研制“大思政课”专题培训方案,开展中小幼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大思政课”意识和能力。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实施思政课教师在职学历提升计划,支持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探索建立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相互交流制度。设立一批集教学、研究、培养等于一体的“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探索“名师带教”培养模式,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

三、今后推动计划

议案中您提出的“强化统筹领导、创建市级指导中心、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打造共享资源平台、加强建设资金保障、营造宣传氛围”7条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下一步,市教体局积极与市委宣传部、文物局、乡村振兴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协办单位共同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建构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模式。遵循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指导中心意见,聚焦“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四个维度,聚力“平台共建、资源共有、教师共育、成果共享”四个环节,全力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循序渐进、立体多元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模式。由第一届滕州市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建立思政课集体备课、一体化听课评课、教科研联合攻关工作机制。响应枣庄教育局关于“大思政课”建设活动,遴选“思政大课堂”精品课、思政精品课例,开展思政课教学比赛,评选思政金课,开发地方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辅助资源包。发挥市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党史馆、科技馆、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建设示范学校”。进一步营造宣传氛围,形成教育新媒体协同育人、联动传播新格局。加强与相关媒体、杂志的合作,积极宣传推广我市“大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发出滕州教育好声音,打造新时代思政育人“滕州范式”。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