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0136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9月04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3年09月04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对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26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对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26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王珂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您的提案“关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很好,市教育和体育局高度重视,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对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我们表示赞同和感谢。现将意见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教系统始终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城乡一体,科学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聚焦优质公平,强投入、重布局,夯实均衡发展新基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市镇各级持续加大投入,2022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处,增加学位3000个;鲁寨小学、北刘学校在建主体工程;东郭中学迁建,龙泉小学、西岗中心小学扩建3处在建基础工程;北辛路学校初中部、孙堂小学等项目顺利建成;一中扩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实施基础工程建设;新建塑胶运动场地18处,维修改造校舍设施65处;建设教师周转房115套。高质量完成小规模学校撤并33处,释放师资力量500余名,切实解决城区教师短缺、校舍紧张和农村教师多、校舍富余的难题。

二是深耕育人理念,创品牌、增亮点,教育品质实现新突破。实施“一校多区、结对联盟、学区化办学”模式,获评省强镇筑基试点镇2个、枣庄市强镇筑基6个,创建新优质学校38处、联盟学校36对,设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6个、融合发展体13个。2022年高考全省前50名有2人,前100名有5人,考入清北8人,文化课本科上线人数突破4000人大关,各类本科总上线人数突破7000人大关,均创新历史新高。滕州一中获评首批省级学科基地。实施差异化评价,推进小语种、职普融通、艺体教育,三中、五中、二中新校、实验高中等高考成绩均取得突破。

三是助力专业发展,树师德、锤师能,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开展强学习、践行动、内修师德、外树形象系列活动。强化日常师德修养,组织省市各级劳动模范赴多所学校宣讲,激发师生学习劳模、传承工匠精神。宣传先进榜样,激励潜心教育。组建师德宣讲团,助力“双减一规范”。“县管校聘、分级聘任”改革措施落地落实,2022年2400多名教师竞聘到高一级岗位,新补充教师481人,城乡中小学教师支教交流1400余人,教师队伍活力得以释放。“三名”工程扎实推进,1人获评“齐鲁名校长”,2人获评“齐鲁名师”,1人获评“齐鲁幼师之星”,4人入选“枣庄市最美教师”,17人获评枣庄名师名校长。

四是潜心立德树人,举五育、提素养,学生工作取得新实效。发轫育人路径。创建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学科基地4处,荣获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增至2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排球、篮球特色学校增至34处;省乡村温馨校园增至14处,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增至11处;成功创建“山东省绿色学校”57处。提升综合素养。“双减”“五项管理”统筹推进,政策落实落细,“乐学趣评、欣享成长”学业质量评价稳步推进,“面对面+作业”相结合的展评方式在全枣庄推广。

下一步工作中,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为着力点,推进全市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同类学校的教师待遇和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一致,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镇、街道在制定各项规划时,要统盘考虑教育资源的布局和建设。

二是加快城乡教育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市教育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学校布局,并以常住人口为基数,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根据人口出生变化,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动态调整和项目储备机制。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消除校舍安全隐患,整合既有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口增长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需求,确保学龄人口就学,享受滕州市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紧密城乡联动。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资源输出和示范作用,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辐射。扩大城乡教育集团、城乡共同体的覆盖面,实现城乡学校紧密联动发展。

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分层次、分类型推进教师培养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落实评优评先、工作奖励、职务评审等方面向镇村学校一线教师倾斜。鼓励和选派城区学校优秀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副校长以上职务,充实镇村学校的管理力量,提升管理水平。

五是落实立德树人,着重加强德育工作。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德育实效,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提升智力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美育熏陶,严格落实学校音乐、美术等课程,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持续深化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培育新的发展亮点和特色,努力打造一批优质教育品牌。

以上答复妥否,希望您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