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3704810032/2023-00245
- 主题分类:教育基本情况及统计数据
- 发布机构: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 成文时间:2023年11月0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11月08日
- 标 题:2023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一是坚持铸魂赋能,思想根基更加稳固。聚焦政治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活动12次、干部集中学习活动4次、理论宣讲活动5次,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党组织书记上党课近300场次,累计参与8000余人次。夯实组织建设。指导基层按期换届20个,新建党支部4个,理顺隶属关系6个,确保两个“全覆盖”。转接党员组织关系266人次,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69名、党员55名,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开展党务工作者培训、党支部党建基础业务展评、党建业务知识大宣讲等活动,组织66名党组织书记、226名党务工作者参加线上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打造党建品牌。精心组织“红色先锋 礼献七一”系列活动,统筹开展“我来讲党课”“发现榜样”“我和我的支部”活动。推进“党建铸魂、学在滕州”品牌创建,聚力党建与业务融合,遴选共产党员先锋岗50个、党务工作先锋70名,授牌五星级党支部45个,推荐参评省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4处。实验高中获评枣庄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建科获评枣庄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
二是聚焦优质公平,教育资源更加均衡。项目建设方面,多方筹集资金5.9亿元,高效推进滕州一中改扩建等10处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5处项目已建成使用,新增学位6000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处,新增公办学位2035个。中小学薄弱条件提升项目涉及20处塑胶运动场地建设等工程扎实推进,目前已建成15处。申报山东省绿色学校39处。均衡配置方面,2019—2030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涉及城区学校全部落实到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实行“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由市实验小学等实施集团化办学,分别设立墨子湖校区、振兴路校区、实小南校,派驻优秀管理团队,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通过新建、挖潜等方式,新增小学一年级学位1.3万个,妥善化解秋季小学入学高峰难题。完成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6处,释放师资力量100余人。实施墨子中学、育才中学、北辛中学三校协同合作办学,设立滕南中学南校,助推城区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智慧教育方面,扎实推进全国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区、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迎检工作,建成智慧校园152所、枣庄市级校园科技馆4个,在建特色工程26所,开展全员入校培训242场;市级阅卷中心正在加速推进。“借助网络视频改进实验教学管理”入选全国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装备技术应用示范优秀案例;12人次获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评比活动一二等奖,7人被推荐参加国家级评比活动。
三是狠抓协调发展,教育品质更加优质。学前教育方面,构建市学前教育区域四级教研共同体,“5+3”覆盖式教研指导责任区,完成配套园移交3处,参评申报省示范32处、省一类34处。居住区配套园办成公办园3处,即将移交2处。义务教育方面,新增4个枣庄市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新优质学校创建、一课一研、联研共同体活动有声有色。设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6个、融合发展体13个,上报枣庄市新优质学校11处,建成联盟学校73对,其中与蓬莱市建立联盟学校8对,实施结对帮扶、人员交流、研训一体。高中教育方面,一中获评首批省级特色高中,成功举办了110周年校庆活动;今年高考全省前50名1人、前200名4人,680分以上9人,在枣庄占比56%;文化课本科上线4463人,各类本科上线7213人,均创历史新高,走在全省县域高中教育前列。职业教育方面,高职新增7个专业,中职学校新增6个专业,高职10门和中职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智慧康养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项目,护理专业被立项为省级特色化专业;建成枣庄市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全国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畅通职普融通渠道,高职专升本440人,中职春招本科过线178人。枣庄工程技师学院已获批成立,总投资35亿元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四是注重德能并举,师资建设更加用力。加强师德建设。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开展强学习、践行动、内修师德、外树形象系列活动,组织1.3万余名教师参加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宣传先进榜样,激励潜心教育,3人获评枣庄市最美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积极搭建各种教师专业成长平台,组织1.1万名教师参加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假期研修,分层组织中小学业务校长高级研修班等16个专题培训班。建立5个市级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工作室、教研员储备库;2位教师分获省优质课一二等奖。荣获枣庄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1个团队一等奖、3个团队二等奖;2位老师参评职业教育专家库人选。898人获评中级教师职称,484人获评高级教师和基层高级职称。激发内生动力。“县管校聘”政策落地落实,2600多名教师竞聘到高一级岗位,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回引等方式补充教师480人,参加支教交流1536人。“三名”工程扎实推进,新入选齐鲁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程人选6人,6名校长在省级现场会(论坛)上作典型发言。我市“县域内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的评价研究”获评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并纳入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打造高质量基础教育校长队伍建设体系”获评省教育协同创新重点项目;“美丽女孩行动——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留守女孩精准育人行动的探索与实践”获评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五是秉持五育融合,学生发展更加出彩。育人成效显著。12人被评为山东省“美德少年”,3人被评为枣庄市好少年,“以‘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助推学生美德养成”成功入选全省中小学美德教育十大典型案例。滕州一中学生庄颂夺得山东省第九届“国学小名士”总决赛中学组冠军;1名同学荣获第二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最高奖项特等奖,蝉联该项赛事特等奖;4名同学获化学、信息学、物理奥赛一等奖,实现学科竞赛人才培养的历史突破。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高职组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比赛中荣获202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实现职业技能国际级赛事新突破。创新素质教育。二实小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文化路实小、东沙河小学入选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学校;文化路实小等4处学校获评枣庄市雷锋学校;滕东中学获评枣庄市级馆校合作示范校。西岗中学获评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增至14处。获评省级研学基地3处、省级研学课程4门,省级校外美育基地2处。我市墨子文化育人资源整合与运用经验在全省黄河文化育人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现场会上进行推介。枣庄市中小学跨学科学习现场会在文化路实验小学举行。提升综合素养。“双减”“五项管理”统筹推进,政策落实落细,全面落实26项教育教学重点工作项目负责制。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中小学线下补偿性教学,有效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实施线上线下“双监管”机制,完成14处民办学校、108处校外培训机构年检;指导87家证照齐全培训机构完成资金监管、课程上架、消课工作。
六是夯实兜底保障,教育治理更加有效。筑牢安全防线。出台《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学区、学校成立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创新设立7个安全协作区,实施协作区内交叉互查,总体工作得到省市检查组领导的一致认可。高标准承办枣庄市学校安全工作现场会。开通“亲情校车”66部,服务学生6000余人。增强服务效能。推动“四项服务”落实落细,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学校205所,参与学生18万余人;城区初中学校晚自习室全部向学生开放;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安装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食堂自营或托管、营养餐配送,惠及学生12.2万人。完善资助体系。上半年,共发放各类助学金(生活补助)1574.9万元,2.9万人次受益;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保教费)2078.6万元,1.4万名学生受益。顺利通过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示范市复评,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示范校增至6处。“假期快乐成长营”开辟困境儿童关爱呵护新路径的经验做法被全国妇联、民政部、省委改革办予以刊发肯定。强化教育督导。新增7名执法人员,共有28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内部及部门联合抽查、数据录入等19项工作,检查学校56所。加强执法检查,确保“互联网+监管”平台监管事项及时率、覆盖率100%。常态化开展宣传引导,教育满意度工作得到有力推进,第二季度基础教育满意度电话调查成绩位居枣庄第一,在全市2022年政风行风评议中,位居全市政务和社会事业类第一名。做好信访维稳。办理上级部门推送信访件174件,及时受理办结率均达100%。超前化解矛盾纠纷25起;配合镇街及有关部门化解重点信访积案,实现息诉罢访5起;办理答复省委巡视组转送信访件5件,全部实现“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