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8-06300
- 主题分类: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教体局
- 成文时间:2018年05月23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8年05月23日
- 标 题:市教育局实施“三四五”工程促进素质教育开花结果
- 效力状态:有效
市教育局实施“三四五”工程促进素质教育开花结果
一、强化“三大保障”,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市教育局从机制建设、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一)强化机制保障。市教育局、各镇街、中小学校分层分类制定素质教育规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及措施,先后出台了《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公告、监管、问责三大长效机制,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发挥督导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素质教育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分值占比超过90%。
(二)强化条件保障。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把学校建设纳入政府工作“十件实事”,在城区投入28亿元实施解决大班额工程,在农村投入6.8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以来,新建塑胶运动场46处,新增篮排球场地260余处、音体美卫器材16万件,实验室、探究室、微机室290处,心理咨询室200余处,配备计算机1.6万台、多媒体1957套,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将原一职高改建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几年来培训全市学生10余万人。
(三)强化师资保障。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累计招考录用新教师1242人,选聘16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安排到教学岗位上,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补充了有生力量。把素质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题培训、听课评课、菜单式培训等方式,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深入推进“十百千”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搭建起“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明星教师—滕州名师”四级名师培养平台。
二、深化“四项改革”,把素质教育不断推向纵深
(一)深入推进德育改革。制定了《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积极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每年层层评选表彰“美德少年”“阳光创新少年”等,积极推行家庭教育“1234”模式,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动“家校”“社校”两个共建,实施“专家—班主任—家长”三级培训,广泛开展家校联系“四个一”活动,凝聚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二)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推动中小学建立完善课程体系,将学生音体美素养、实验操作技能、阅读与写作行动纳入评估,引导中小学不断加强薄弱学科教学。大力推行校本课程,市教研室研发了小升初英语衔接课程——《音标认读教程》,鼓励引导中小学校开发地方课程,柴里小学的烙画、滨湖中心小学的荷文化、姜屯中学的善文化、一中的墨子散文选读等60余个校本课程被命名为精品课程。为适应高考改革,在五中试点选课走班改革,从学生编班、教师分配、班级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三)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坚持以生为本,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大规模开展课堂建模推模活动,凝聚广大教师智慧,打磨构建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学段召开课堂建模现场会,举办课堂建模展评活动,组织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备课组长的模式课评比等,不断深化建模工程,努力实现“一校一模”“一模多法”“一科多模”,通过课堂结构的变革,教学方式的优化,解放了学习力,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四)深入推进评价改革。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从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身体和心理健康、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艺术素养等五个维度,通过纸质测评、现场测评、问卷测评、档案袋评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各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实施多元化、个性化评价,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抓实“五个提升”,促进素质教育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一)着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连续两年开展“学校管理规范年”活动,把素质教育的刚性规定融入学校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每学期组织1—2次明察暗访,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大力开展以“学理论、学规范、学经验、查漏洞、查差距、查落实、纠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三三一”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的反思机制和科学的管理常态。
(二)着力提升均衡标杆。采取“抬高底部、整体提升”策略,着力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启动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以省、市规范化学校和教学示范校为龙头,全市初中和小学成立了16个教学共同体,每年组织300余名城乡教师交流支教,由城校带乡校、强校带弱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处学校、每一个学生。
(三)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积极创设平台,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身心、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学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引领学生大量阅读,丰富人文底蕴。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西岗中学学生李颂连续三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金奖。把加强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升音乐、美术教育水平,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市获优秀组织奖。
(四)着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发现问题、查找症结、跟踪指导,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近年来,全市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基本稳定在6000人左右,连续两年摘取省理科状元,连续三年摘取枣庄市文科状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合格率和平均分一直在枣庄市遥遥领先,小学薄弱课程实施水平评估、读写衔接育人、六年级质量监测等经验在全枣庄市推广。
(五)着力提升教育品牌。鼓励中小学校创新开展素质教育,广泛开展“一镇(街)一品”“一校一品”创建活动,通过论坛交流、现场会推进等形式,发现、培养、推广一批特色创建典型,叫响一批品牌特色项目。一中、北辛中学、实验小学等19所学校的特色经验在省素质教育论坛上交流发言,枣庄市首次特色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洪绪中学、洪绪镇中心小学召开。全市中小学升类达标成果丰硕,累计创建复评省或枣庄市级规范化学校123处、教学工作示范学校28处、信息化校园和示范校85处、实验教学规范化学校55处、德育工作示范学校56处、艺体类示范学校78处。
(根据市教育局提供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