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5-02781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8月22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8月22日
- 标 题:2025年度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02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打造滕州“智造”新高地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02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打造滕州“智造”新高地的建议)
徐志伟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打造滕州“智造”新高地的建议》收悉,感谢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关注。结合建议内容,现答复如下:
一、滕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部署,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扎实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快5G产业发展、推进落实千兆城市及百城万站相关政策,推动三大运营商建成5G基站3000余个、千兆网络端口3万余个,实现机械制造工业园、墨子科创园等产业园区、重点企业5G信号和千兆网络全覆盖。高标准建设滕州大数据产业园,建成中国移动县级规模最大的IDC数据机房(互联网数据中心),获评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支持滕州云控工业互联网公司建成枣庄第一个面向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接入装备制造企业近200家,为装备制造业智改数转打通了信息壁垒,加快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滕州先后被评为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县,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
二是瞄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全面推进产业“智脑”建设,在墨子科创园投资1.5亿元建设“墨子云谷”项目,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多种方式,从“点”发力、用“线”串联,对研、产、供、销全过程实现要素资源精准管理、高效配置。目前,全市已有老虎工业云、华数鲁班云、浪潮机床云等企业入驻。支持清峦福兴、山东华数等本土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形成更强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目前,全市累计上云企业450家;6个平台被认定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德萨大数据公司的清峦云平台省级评价前10;培育工业互联网暨5G工业应用场景30个,其中3个应用场景入选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滕州大数据产业园、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被认定为省数字经济园区、省工业互联网培育园区。
三是围绕推动人工智能向全产业链延伸,滕州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产业技改焕新行动,成立工业智能化技改服务联盟,高规格召开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大会,鼓励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部署应用云化、轻量化的工业软件,实现低成本信息化改造,着力打造一批晨星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近年来,41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4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腾达不锈钢公司被评为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北一(山东)工业科技的“智能制造·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示教器终端系统的场景应用”成功入选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名单,华数科技公司与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申报的“机床行业大模型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工业领域大模型“揭榜挂帅”攻关项目。
四是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加强与华为、浪潮等国内行业优秀数字化服务商合作,重点支持培育契合度高、根植性强的本土化技术服务团队,建立滕州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库,泛泰信息、正源数智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枣庄市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支持北一(山东)工业科技、赛阳轮胎等本土制造业龙头企业剥离数字化集成服务,独立组建德萨大数据、青阳信息等数字化服务公司,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为威达重工、爱拉森等20余家本地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能工业整体解决方案。邀请华为、浪潮、新时代及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和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解决方案优化等服务100余家次,推动7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6家企业完成数据管理能力贯标评定,27个项目获得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等相关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资金奖励。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工作部署,抢抓大模型应用机遇,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滕州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25-2030年)》及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纳入“十五五”规划。指导企业明确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场景落地、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节点,细化任务分工,确保人工智能发展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研究当前国家和省市人工智能发展的专项政策,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动数据开放共享等领域为企业争取更多支持。发挥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企业、社会加大投入。建立资金支持联动机制,加大企业信用担保力度,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项目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模式,支持大模型技术加快发展与应用。
二是加强企业培育,深化场景应用。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落实人工智能领域先进制造业企业、工业母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加快实施人工智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结合滕州产业优势,重点引导扩大人工智能垂直细分领域应用,鼓励以小模型为基础的技术路线更多落地场景,培育壮大一批本土人工智能企业。强化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培育行业级人工智能互联网平台。加快“人工智能+制造”场景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单元、产线、车间、工厂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大人工智能产业链“建延补强”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算力、算法、数据、应用场景资源。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与国家(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黄河机器人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各大高校等优势资源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力争在核心算法、智能信息材料、智能器件、智能软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支持人工智能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打通“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对符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为企业争取贷款贴息的政策支持。
四是优化人才引育,加强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按规定给予个人补助、综合资助或股权投资支持。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企事业单位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建议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增设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加强与领先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我市人工智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人工智能会议和展览会,展示技术成果,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推动技术、产品、服务的国际化。
尊敬的徐委员,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关心和重视,请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