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5-00737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4月0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4月01日
- 标 题: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全市工信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1523”工作思路为引领,围绕“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聚焦工业运行、项目引建、固链强群、企业培育、智改数转、为企服务等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奋力冲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为建设“中华善城、现代滕州”做出更大贡献。
(一)全力以赴在“一扩两新”上攻坚突破。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入实施扩大规模、设备更新和科技创新“一扩两新”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实施扩规升级提质行动。重点抓好亿元级企业培育、十亿级企业扶持、五十亿级企业提升、百亿级企业攻坚。支持企业上新项目、扩大产能。重点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引领产业扩规升级。二是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点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确保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发挥技改设备奖补、技改专项贷财政贴息等政策资金撬动作用,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各级奖补资金扶持的“大盘子”。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更多企业在绿色化转型上实现更大突破。三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强对卡脖子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的攻关,争取认定省、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个以上,争取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0个以上;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等各类科技创新奖励评选。多维度引育院士专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全力以赴在产业提质上攻坚突破。聚焦产业提质行动,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化机锂医数”+特色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化工与新材料产业。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为目标,持续推动园区扩区增容,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发挥联泓格润一体化、鲁化己内酰胺一体化、聚合顺聚酰胺6切片等项目拉动作用。机床和高端装备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打造世界级标杆产品,向“一流的厂房生产一流的产品”迈进。依托链主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实现融通发展。在初创、小而精、大而强等不同阶段各打造一批标杆企业。认真筹备机床和高端装备产业“一会一展一论坛”即滕州机床产业(北京)推介会、滕州国际机床展览会、国家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论坛,加速向“世界中小机床之都”蝶变跃升。锂电和新能源产业。聚焦锂电、太阳能、空气能、氢能等技术领域,扶持壮大重点企业,不断壮大锂电和新能源产业。新医药和医养健康产业。以生物医药、医疗保健两个领域为重点,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强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扶持壮大重点企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机床控制面板、仪器仪表、高端首版次软件等。支持17家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为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抢抓山东支持枣庄建设低空经济制造园区的机遇,谋划布局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园、墨子科创园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经济开发区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等赋能产业作用,打造智能终端产业聚集区。三是推动特色产业集聚成群。重点推动中小数控机床、玻璃新材料、煤基精细化工3个省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蛋制品3个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挖掘培育旋转接头、分析仪器、童车童床、电器设备、模具制造、妇婴用品等特色产业优势,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力争新培育省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1个。
(三)全力以赴在企业培育上攻坚突破。坚持以更到位的服务、更精准的政策,推动企业梯队顶部更高、中部更壮、基础更实。一是做强龙头企业群。深入实施“8010”对标登高行动,动态管理重点企业培育库,力争实现营收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营收1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含企业集团)达到2家。二是做大骨干企业群。深化企业帮扶,协调推动企业困难问题化解,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帮包“背对背”评议工作。聚焦“升规”抓培育、紧盯“保规”防退库、围绕“回规”强引导,全力做好工业企业“小升规”工作,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做精冠军企业群。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实现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力争2025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国家级、省级高成长型企业40家以上。
(四)全力以赴在数实融合上攻坚突破。抢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更深程度融合。一是实施数字经济提级行动。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电子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业培育力度,争取更多企业入库纳统。做强工业软件,发展一批面向数控机床、磁性材料、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的工业APP和行业解决方案,每年培育1-2个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二是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强化行动。推动“双千兆”全覆盖,加快千兆光纤网络能力升级。深入实施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和“百企千例”规模应用行动,优化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等5G网络,提升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力争新建5G基站100个。落实工赋百景行动,健全完善“市级平台—省级平台”梯次培优机制,新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三是实施转型路径优化行动。支持骨干企业围绕产线、车间、工厂等生产环节,综合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多场景、多层次试点示范,有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一批晨星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全年争创省级示范工厂10个以上。
(五)全力以赴在为企服务上攻坚突破。聚焦企业需求,不断完善“一企一策”帮促体系,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一是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实施百家企业经营情况直报制度,每月通过召开调度会、入企调研等方式,了解企业和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详细分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产业培育情况以及用电量、税收等各项指标进展情况,编撰快报和运行月报,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鼓励企业新上项目,推动企业扩大规模,稳定工业运行。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用好“企呼政应、接诉即办”企业诉求解决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切实解决发展难题。组织企业家赴高校参加各级各类专题培训班,力争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各级业务骨干100人次以上。常态化表彰突出贡献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爱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平台。编印工信领域惠企政策集成包,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不断扩大惠企政策覆盖面和知晓面;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清单化管理政策条目,定制化推进政策落实。举办“一起益企”活动,力争新培育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以上。常态化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开展融资对接活动3场以上,开展产销对接、产学合作、数字化转型诊断对接等各类融链固链对接活动15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