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3-00051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6月12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6月12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7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7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
尊敬的田璐委员:
在市政协第十六届滕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所提的“关于加快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提案(第162077号)收悉,工信局是协办单位。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业务人员专题调研,充分了解所提建议,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聚焦聚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积极构建“633”现代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43.3亿元,同比增长7.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23.1亿元,同比增长3.6%。工业各项指标高速增长、高位运行,呈现稳中向好、好中快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一是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精准对接省“十强”产业、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强链、建链、补链、延链”工程。2022年,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330亿元、130亿元、20亿元、13亿元、24亿元。二是智能制造赋能方面。狠抓企业技改。制订出台《2022年全市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实施方案》,建立“智能化绿色化技改项目库”,成立滕州市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服务商联盟。总投资410亿元的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已完工57个;20个技改项目列入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8个技改项目列入2022年省级技改设备奖补名单。狠抓数字赋能。制定出台《滕州市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培育工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53个,3家企业完成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评定,1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2家企业的2个软件产品认定为省级首版次软件产品,3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公示名单,2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三是企业梯次培育方面。实施“247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在政策支持、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15家企业营业收入过10亿元,其中7家企业营业收入过20亿元,2家企业营业收入过100亿元。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新培育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瞪羚企业、3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枣庄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数量创历年之最,其中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幅达263%。企业培育成效显著,规模质效持续提升。
下一步,市工信局贯彻落实“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四年攻坚突破行动,制定出台《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年)的实施方案》,聚焦筑牢制造业“经济命脉”,持续加力打造“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突出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大力实施“强链、建链、补链”工程,全面落实“链长制”,围绕高端装备产业,强化与世界500强、央企省企、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全力招引强链建链补链项目。一是依托数控机床、精密部件、器械装备等3条子产业链,健全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引资路线图,大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投入产出效率高的“补充式、填空式、延伸式、增强式”项目。二是紧盯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德国科隆舒特、日本大隈、台湾日泓、北京精雕等行业领军企业,全力主攻投资10亿元、20亿元以上大项目,将更多投资意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落地项目,切实形成“依链招商、链主聚商”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大对主轴、丝杠、刀具、导轨、精密齿轮、表面处理等关键零部件和关键环节企业招引,重点做好冈田刀库、台湾吉辅刀库、大连科德、海天精工等项目对接,力争早日签约落地。
(二)突出企业技改转型升级。一是持续推进“百家企业智能化技改工程”,优选108个投资过千万元技术改造项目,建立“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项目库”,完善市级领导和部门帮包企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推动鲁南化工已内酰胺一体化、联泓化学聚乙烯和醋酸乙烯、中材锂膜三期、东方钢帘线生产、金晶智能制造LOW—E节能玻璃等大项目加快建设。二是积极用好国家工业强基、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政策,省级“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枣庄市“工业强市”支持政策20条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扶持。用足用好5亿元技改基金,积极向基金推送优质技改项目,持续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难题。三是定期组织技改服务商入企对接、把脉问诊,“一企一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全力解决企业“不愿改、不能改、不会改”问题。
(三)突出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坚定不移向做大做强、做优做实要“存量”,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努力在“247”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再创佳绩。一是力争在“247”领航型企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筛选潜力企业建立重点企业特别档案,在政策支持、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实现全年营业收入过20亿元企业8家,过10亿元企业16家。二是力争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建立“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库,一企一策、层层递进,持续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在制造业补短板、锻长板中发挥积极作用,力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等企业总数突破100家。
今后恳请委员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工业经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