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2-00007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时间:2022年02月1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2年02月19日
- 标 题: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滕州现代化强市建设,全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聚焦“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大平台、大保障”攻坚突破,加快工业强势崛起,挺起工业脊梁,继续走在全省县域第一方阵。
(一)打好主导产业培壮攻坚战,构筑“大产业”格局。坚定不移向招大引强、招新引高要“流量”,全力构筑“633”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行“链长制”,做大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2大千亿战略性支柱产业,做强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新兴特色产业,改造提升煤电、建材、食品等3大传统优势产业。深入推进与央企、世界500强合作,发挥专班专抓作用,精准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项目,激发引进一个企业、完善一个生态、带动一个产业连锁效应。力争2022年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营收分别实现310亿元、360亿元、135亿元、20亿元、15亿元、26亿元,努力建设全国高端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中小数控机床产业基地。
(二)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夯实“大项目”支撑。坚定不移向项目储备、项目建设要“增量”,加强企业调研力度,深挖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技术改造项目,谋划储备好2022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央企、世界500强,开展外包对赌招商、产业链招商、补短板招商,持续谋划和落地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发挥专班专抓作用,加快鲁化高端氨基醇基新材料、联泓新科一体化产业链、北玻航天特种聚合物等项目建设,对项目实行全程“店小二”贴身服务,确保项目快建设、早竣工、早达效。按照省市智能化技改行动计划要求,大力开展零增地技改,引导企业围绕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开展技改,向装备数控化、产线网络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等“四化”方向升级。做好滕州市技术改造设备奖补资金项目征集工作,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加快技改,确保全年实施金晶玻璃智能制造LOW-E节能玻璃产业链项目等总投资3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8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达到10%以上。用好省级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和枣庄市“高质量发展20条”,全力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上级扶持盘子。
(三)打好园区建设提升攻坚战,筑牢“大园区”基础。坚定不移向园区建设、产业集聚要“变量”,持续提升“三区四园五基地”发展载体规范化发展水平,按照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原则,助推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新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等综合工业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墨子智能制造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张汪循环经济产业园、东郭绿色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完善级索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鲍沟高端玻璃制造基地、大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洪绪食品工业基地、西岗煤焦化产业基地配套,加速项目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大力推进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规范提升,全力构建“产业项目发展一体化、公用辅助环保一体化、安全应急消防一体化、交通物流信息一体化、管理服务创新一体化、投资融资平台一体化”园区,加快迈入“全国化工强区”行列,确保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通过复审,力争2022年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突破55%。
(四)打好企业融通发展攻坚战,强化“大企业”带动。坚定不移向做大做强、做优做实要“存量”,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大力实施“247”领航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中小微企业提升计划,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意识,深入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活动,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让更多的企业知晓政策、会用政策,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牵头对全市工业企业2021年“亩产效益”情况进行ABCD综合评价,实施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集中力量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区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调研监测力度,筛选具有链主地位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沟通对接,突破要素制约瓶颈,支持企业延伸链条、对外合作、兼并重组,吸引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集聚,加速“247”大企业集群集团式发展,确保在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乃至200亿元领航链主企业培育上实现突破。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全年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10家以上,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净增40家以上)。
(五)打好智能制造赋能攻坚战,发挥“大平台”作用。坚定不移向创新驱动、智能制造要“能量”,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支持企业实施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发展。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根据企业创新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创造性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和途径,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全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00项以上,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不少于20项,认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以上,认定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项目不少于2项,在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北玻院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等创新基地建设,促进更多高水平技术成果在滕州落地转化。打造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工业云平台、智能工厂和设备上云样板工程,壮大发展滕州市清峦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全行业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年底平台赋能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加快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分级分类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企业上云”和5G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培、建设和运用,着力打造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全年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2-3家,新认定市级以上各类智能制造、两化融合认定等不少于10家,新增上云企业50家以上。
(六)打好惠企纾困落实攻坚战,做好“大保障”文章。坚定不移向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要“质量”,吃准吃透各级各类支持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做好上级政策的宣传解读与落实落地,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成就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鼓励企业跟随“一带一路”脚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组团参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专业性展会,积极构筑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或者民营企业家年会,大力推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强化企业家精准培养力度,积极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不定期开展企业家座谈会,推荐能力强、可塑性好的优秀青年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和中国500强总部实践锻炼,组织优秀企业家免费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培养一批开拓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和素质高、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持续开展优秀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市营造尊重、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开展融资知识培训,积极规范引导企业运用民间资本,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加大政策性融资工作推进力度,扩宽融资渠道,破解融资瓶颈,防范融资风险,创新项目融资方式助推实体经济工作。积极构建以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心、各类企业服务机构为延伸的“一点多面”服务体系,全年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创新、技术研发、融资上市等公共服务不少于1000家次、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少于2000人次。强化工业运行监测调度,持续对上加大沟通汇报力度,及时掌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考核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