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173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滕州市工信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1月17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1月17日
- 标 题: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加快全市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合力、打好组合拳,全力推动“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力争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
(一)聚力“三大战略”,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主阵地。聚力产业振兴。大力实施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战略,聚合各类政策资源,发挥产业发展委员会作用,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个工业产业专班,践行“6个1”工作职责,落实5大类、22条扶持政策,一业一策、专班专抓、高效推进。力争2021年新认定市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1个。聚力转型攻坚。围绕打造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和实施“五闯五攻五样板”三年行动,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改革攻坚突破行动,进一步加强分管市领导牵头的工作统筹推进“一项机制”,把握主导产业培植、骨干企业培育“两个关键”,实施百家平台科创、百项企业技改、百企新兴培育“三百工程”,着力5G+基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四大重点”,积极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聚力化工专项。统筹经济发展、稳增长与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的关系,坚持绿色化、差异化、园区化、高端化发展原则,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不遗余力加快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省级化工园区问题整改及违规化工企业整治,做好化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争全年化工企业总数发展到50家,企业入园率超50%;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加工、家居装饰等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0亿元、250亿元、110亿元、10亿元、115亿元、45亿元。
(二)实施“三百工程”,集聚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全面衔接省“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及枣庄市“千项技改、千企提质”双千工程,持续深入推进“三百工程”。百家平台科创工程。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争创一批省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充分发挥100余家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促进应用技术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融通发展。力争2021年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不少于25项,新认定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新认定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不少于2个。百项企业技改工程。围绕省、市智能化技术改造要求,重点推动实施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改造,鼓励引进智能生产线或整套机器人(手),促进装备数控化、产线网络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开展2-3次智能化改造专题调研,摸清改造进度和问题,并在各级财政支持的范围内对智能化改造予以奖补倾斜;紧盯省市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和枣庄“双千”工程实施意见,优选一批投资大、技术水平高的技改项目,全力争取省、枣庄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完善制造业技改投资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加强信息统计和信息发布,切实摸清项目底子,将制造业技改投资全面纳入统计范围,确保应统尽统。2021年,计划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项,其中智能化技改项目占比50%以上,竣工率达到55%以上。百企新兴培育工程。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全力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大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膨胀规模、率先发展;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更多企业列入枣庄市“双30”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集中要素资源,培育一批独角兽、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力争全年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10家以上,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11家、其中过50亿元2家。
(三)主攻“三大重点”,打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主攻双招双引。瞄准“八大”产业,聚焦与中国建材、国科控股、兖矿等央企、500强企业的合作,集中力量招引科技型、龙头型大项目好项目。落实枣庄人才新政18条和滕州17条,深化与中科院、北航、北理工等高校院所合作,新建了一批院士工作站、省高科团队,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通过定点招才、专项引才和柔性邀才,大力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企业人才层次,提高企业创新发展水平,为加快推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供强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主攻项目建设。推行“现场抓落实”,深化招商、项目、园区三合一推进机制,压实“四个一”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启动仪式或竣工投产仪式,全力攻坚突破。着力推动总投资50亿元启迪亚都生产基地及启迪之星孵化器、120亿元正威华能国际、50亿元鑫迪4.0智能制造、51亿元鲁化己内酰胺、57亿元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建设,确保早建成、早见效。主攻智能制造。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工程,发挥滕州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载体作用,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改造提升机械机床等传统产业,不断加快企业上云步伐,力争新增上云企业不少于50家,完成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企业70家以上,新建5G基站500个以上。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力争在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上实现突破,新认定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以上。
(四)抓实“三大保障”,培育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抓实运行保障。加强运行监测分析,紧盯宏观经济指标变化,加强对经济的趋势性、前瞻性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按月形成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实施百家企业经济信息直报制度,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抓实要素保障。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确保各类优企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扶持到位。建立“限时清欠”长效机制,持续抓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大张旗鼓表彰十大优秀企业家,大力落实“五心”和“五个一样”理念,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作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分层次的免费培训活动,提升企业各类人员能力和水平,力争2021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不少于1000家次,培训企业家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超2000人次。抓实安全保障。继续强化安全生产指标控制,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坚决杜绝发生安全事故;突出抓好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督促企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纠活动,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转;持续保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对民爆企业再进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排查,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空白,并狠抓整改落实,坚决做到不留后患。
(五)突出“三大机制”,筑牢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基础。突出党建引领。继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的各项成果,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良形象;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与企业既“亲”又“清”关系,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先进性。突出依法行政。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监管事项目录清单、“互联网+监管”等平台,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梳理、权力事项流程配置等工作。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规范执法制度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落实;加快行政执法网上运行步伐,强化监督检查督办,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水平。突出信访维稳。健全信访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有掌握、有分析、有预盼、有预案。盯紧关键时期、盯住重点人员,确保工信系统内信访形势稳定;健全领导责任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以“平安企业”创建为抓手,抓好企业综治组织网络、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围绕实施“阳光信访”,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信访业务网上办理,重点处理涉军问题;加大重大节会和敏感时期信访工作力度,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和带班值班制度,实行“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