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114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工信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6月1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6月10日
- 标 题: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00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迈向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00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迈向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关于滕州市政协155006号提案
的 办 理 情 况
尊敬的张帅委员、鲁翔委员、刘延水委员:
你们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迈向智能制造 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建议》已收悉,我们对提案经过了认真的研究,结合我市智能制造发展实际,现对你们的提案答复如下:
一、我市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先把经济搞上去”,创新实施“五闯五攻五样板”三年行动,出台《聚焦产业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锚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健全完善政府引导、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滕州制造”向“滕州智造”转变。
(一)政策资金引领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我市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依据出台的《关于聚焦产业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62131”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三年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主导制订行业标准、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技改项目等领域对企业进行资金奖励。
(二)信息产业发展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化。以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运营服务公司,园区已与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等国内20余家科研院所,与中国移动、浪潮集团、腾龙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入驻企业100余家,引进各类专家人才95 人,其中,杰青、万人、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2人,实现产业化项目12个。获评省首批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专家服务基地、省创客之家、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基地、省级青年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平台称号。
(三)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发展。以省产业互联网“个十百”平台培育有关文件和政策为指导,立足我市产业实际,积极打造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跨行业跨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应用场景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经初步建立鑫迪智能制造4.0互联网平台、山东腾达紧固件智能制造互联网平台、北一(山东)工业科技股分有限公司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机械云平台、山东威达重工公司的机械云管家等多家企业级互联网平台,增强产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逐步形成了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四)“企业上云”提升智能制造应用水平。组织我市企业参加云行齐鲁山东工业互联网峰会、山东省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山东工业互联网峰会等活动,宣传企业“上云”政策,加大企业对“上云”的认识。组织电信运营企业和云服务商实施了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组织企业参加了工业互联网大讲堂线上活动,目前已组织企业学习3期,100余人次通过观看现场直播参加了网上学习。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在线高级研修班。推动我市7家企业入选省工业互联网企业培育库名录,2家单位申请入选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协会单位会员。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11场,服务企业100余家,签订协议3个。420余家企业实现上云,山东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企业59家,累计兑付“云服务券”约100万元。
(五)5G网络建设加快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升级。出台《关于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滕政办字〔2020〕13号),市工业互联网领导小组筹备下设市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专项领导小组,计划2020年底建成5G基站537个,实现城区有重点应用需求的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推进城市核心区、重要功能区、重要场所的5G商用。多次召开调度会议,积极协调推进铁塔公司建设存在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数。腾达紧固科技公司的基于5G专网的紧固件行业设备数据大脑项目列入山东申省5g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目前,厂区已启动5G预商用试点工作,已实现5G(网络)覆盖园区。田陈煤矿井下4G+井上5G通信项目完成5G基站建设及网络线路改造。北一数控公司的数控机床5g智能传输终端被评为山东省移动互联网及5G应用创新技能大赛三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诚如各位委员在提案中指出的,我市还存在着智能制造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个别行业部分企业实施,企业智能化发展不均衡、智能制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成为企业智能化发展瓶颈、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扶持不精准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加以解决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各位委员的提案精神,按照各位委员提出的“加快推进企业迈向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要求,结合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立足部门职能,下一步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落实政策扶持。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各类试点示范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对技术改造、两化融合、企业上云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高端软件等政策支持。落实好《枣庄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滕州市关于支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政策措施》,采用奖励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
(二)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政策宣讲解读,强化典型推介和舆论引领,鼓励支持企业广泛参与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应用,营造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要素支撑。在指标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跟着项目走,保障全市重大智能制造项目有效投资用地需求。对示范项目、标杆企业实施土地弹性年期出让,鼓励租赁用地。加强金融服务支撑,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基金对接机制,搭建金融对接平台,高效引导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国内外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支持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基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四)引导协同创新。引导北航枣庄创新机床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山东枣科智能装备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开展联合研发、实现共享共用、聚力协同创新、打造创新高地。并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创新平台和信息中心,帮助企业运用大数据资源和云平台,建设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变机床的加工组装为信息化的开发制造,变传统的营销服务为信息化的平台服务,加快企业向研发生产制造智能化机床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五)扩大协作交流。支持我市企业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协会、学会、第三方机构进行多层次、跨领域的合作互动,联合开展技术研发、试点示范、产业转化、培训指导等,不断完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