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3-00029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7月1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7月11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77号提案的答复(加快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77号提案的答复(加快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
关于滕州市政协162077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文
田璐委员 :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的提案,现已办理完毕,办理情况如文,请审阅。您对办理工作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函(或电话)告知。
特此函告。
滕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电话:5500956 2023年6月1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委市政府督办中心各一份
关于滕州市政协162077号提案
的 办 理 情 况
市党政分管领导签字:
承办单位领导签字:
责任承办人签字:
提案人对办复结果的意见与签字:
关于加快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的复函
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滕州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工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聚焦现代化强市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努力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各项工作实现更大提升、取得更大突破。现将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各项工作情况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对接省“十强”产业、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结合滕州实际,确立“63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了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家居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加快煤电、建材、食品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30亿元、300亿元、130亿元;中小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联泓新科入选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威达重工获评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辛化硅胶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绿色工厂。滕州市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获评“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中国工业百强县。
(二)构建优良产业生态,持续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实施“工业技改焕新”行动,建立“智能化绿色化技改项目库”,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20个项目列入省技改导向目录,8个技改项目列入2022年省级技改设备奖补名单。鲁化氨基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入选“山东省智能化技改10大优秀案例”。新授权发明专利99件,北玻院“风电叶片主模型制作工艺”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我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创新引培数字经济企业,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1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2个项目完成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签约,2家企业的2个软件产品认定为省级首版次软件产品。
(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45人,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6人,我市蝉联“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入选“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9%;中材锂膜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联泓新科等3家企业跻身全省民企创新(创新潜力)百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4个,惠众电商创业园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墨子云谷”建成运营,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全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培育名单,成功创建省双创示范基地。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名单。
(四)加大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大力开展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2022年,新招引过亿元项目148个,其中过50亿元项目8个,过100亿元项目4个,总投资269.5亿元的山能鲁化新能源材料等大项目签约落地。122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9.7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其中总投资570亿元的36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均创历史新高;32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竣工投产。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11个省重大项目争取土地指标1307.8亩,18个项目发行专项债券24.68亿元,4个项目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投放9.53亿元,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37.78亿元。创新设立12亿元的工业技改、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基金,撬动贷款15.3亿元,全国农发行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在我市落地。
二、下步工作举措
滕州将继续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干就是担当”的意识,全力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步伐,努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一)明确产业方向,聚力攻坚突破。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以锂电池隔膜、电池级电解液和锂电池储能为主攻方向,全力靠上服务中材锂膜三期、欣旺达“源网荷储”零碳智慧产业园、联泓碳酸酯等6个在建锂电项目建设,推动中煤新能源产业园等4个签约项目和13个在谈项目落地建设;塑强高端装备产业增长极,全力支持腾达紧固、威达重工、清峦福兴、山森数控、三合机械等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高端数控环保产业链、腾达特种钢丝零部件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连科德、冈田精机等补链强链项目;打造高端化工产业全链条,围绕氨基、醇基两大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快鲁化聚酰胺6切片、联泓新科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打通煤化工从原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产业链;集聚新材料产业新势能,依托中材锂膜、北玻院、辛化硅胶等企业,培育壮大锂膜新材料、复合材料、硅胶材料生产规模,加快北京联绿固废利用、青岛科瑞新型材料、山东辛创硅吸附材料等项目洽谈对接进度;聚焦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推进中煤国源时代电化学储能、爱拉森高档医护用品等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增长强劲引擎;加快煤电、建材、食品三大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大力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助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二)突出招商实效,做好招大引强。抢抓枣庄市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的机遇,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精准对接央企、省属企业、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精准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牵引带动强的优质项目,提高新签约开工过10亿元、50亿元项目数量。锚定解决产业链配套和关键部件短板,加大山东土发绿色智能铸造基地、山东友邦锂电池正极材料等项目招引。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额特别大的重点产业项目,实行高位推进、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三)聚焦重点项目,加快推动建设。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联席会议,用好项目专员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度,持续开展项目集中开工、亮屏督导,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重点抓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把省市县重点项目的谋划、储备、推进、实施作为重中之重。充分用好要素跟着项目走、增存挂钩、低效闲置用地盘活等机制,抢抓自然资源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机遇,全力解决“项目等地”“项目无地”的困境。加强政银企保深度沟通、协调互动,推动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落实国家增值税改革措施,用足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撬动更多资金投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深入研究对接环境容量、能耗等相关政策,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四)强化科技创新,激发增长潜能。切实发挥好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功能,加快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升级,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强化跟踪辅导,全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中科院、华中科大、山东科大等高校院所合作,每年组织百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团队“点对点”精准对接,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全力抓好招才引智工作,推行“人才飞地”模式,探索建立顶尖人才“直通车”机制,让更多高端人才与滕州“双向奔赴”。充分发挥地方职业院校创新驱动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培育更多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发展动力。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服务提速和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主动对标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标准,全面建立“企呼政应、接诉即办”企业诉求解决机制,扩大“一网通办”“多审合一”覆盖面,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零跑腿;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25条措施,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滕州品牌。公布“首次不罚、首次轻罚”清单,最大限度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营造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着力打造尊商重商、安商护商的服务高地;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维护企业家权益,大张旗鼓表彰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