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8-18801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城乡水务局
- 成文时间:2018年12月1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8年12月11日
- 标 题:2018年度滕州水利和渔业局关于对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5220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18年度滕州水利和渔业局关于对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5220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提案)
尊敬的马洪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单位高度重视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现结合水利部门职责,将涉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河长制工作
自2017年5月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积极主动,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一是建立三级河长组织体系。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设立了县级河长15名、镇(街)级河长125名、村(居)级河长892名,构建了三级河长组织架构。二是开展河库岸线问题排查。联合环保等部门和镇街有关人员,对79处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查清水域岸线、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档造册,实现“一河一档”。尤其是结合中央环保督查,重点对沿河工企业、养殖业和入河排污口进行地毯式查访梳理,列出问题整改清单。三是大力推进“清河行动”。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关于开展“清河行动”的通告》《2017年“清河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力推动以治理“八乱”为主的河库清理整治行动。全市累计清理整治各类违章设施和违法活动585处,查处涉河违法建筑37处,清除河道林木和高杆作物88万株,清理河道垃圾和渣土5400余方,清理沿河鱼塘和养殖场130处,封停入河排污口62处,形成了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营造依法管水、治水的法治环境。
二、水环境治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水系连通、河库生态治理、污水处理回用、水保生态治理等工程建设,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在5 条河道建成拦河闸坝38座,层层拦蓄地表径流,全市形成了460万平立方米的连续水面,水域面积达到59.4平方公里。先后投资1.32亿元实施了城河、北沙河治理工程,投资2.1亿元完成了28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尤山子、张山口、许沃、郭沟等19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45平方公里。强化污水处理监管力度,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确保外排水质达标,全面推广中水在工农业、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应用,中水回用率达到68%。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实施了秀美荆河水系治理上善公园项目,建成了微山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提高了防洪抗旱和生态修复保护能力,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去年,按照“清淤见底、寻源治污”的要求,实施了荆河13公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并同步进行了两岸绿化美化,有力提升了荆河城区段水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积极编制《滕州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滕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对水系连通、雨洪资源利用、中水利用、河道生态治理等工程进行了系统规划。去年以来,借助国家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政策,积极向上提报项目。目前,郭河、城河、界河等53公里河道防洪治理、1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纳入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计划2020年前完成治理;骨干河道生态治理等工程已逐级提报至大运河文化带、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规划。
三、水利执法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等水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水利执法力度,一是借鉴外地好做法,对水政执法队伍进行改革优化,设立了6个水政监察中队,合理划分大队及中队的职责权限,明确各中队工作职责、执法权限,定期进行执法业务培训和军事化训练,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加大水源地巡查力度,联合市环保、公安等部门和相关镇街,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点专项整治行动,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三是按照“大队重点巡查、中队日常巡查”的工作要求,坚持巡查与专项执法活动相结合,落实巡查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大对防洪工程的巡查力度,确保所辖工程巡查全覆盖。
四、水法宣传工作
利用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创新宣传形式,形式多样地向群众宣传水法律法规知识。去年以来,结合河长制工作,加大水法、河长制宣传力度,在《滕州日报》推出水利宣传专刊,利用短信、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水知识;组织印发了两名总河长公开信《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滕州》,编制了滕州市级河长手册18套,在滕州日报开辟“我爱家乡我的河”征文专栏,在河道设立安装三级河长公示牌461块,公布了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营造了全社会节水爱水、关爱河湖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委员的建议和水利工作职责,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引导群众真正了解有关知识,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全面落实推进河长制,进一步巩固“清河行动”成果、充实河管员管理队伍、完善河长制长效机制,通过多方努力,将各级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三是强化水环境整治,围绕打造“碧水绕城、以水带绿、循环联动”的生态水系,加大争跑力度,争取各级项目资金,逐步实施“五河(库)一湖”六大流域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生态补水等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四是协调联动,配合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生态规划编制、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加大水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河畅水清、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