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枣庄信息

文化盛宴润乡村 铸魂聚力促振兴

时间:2025-10-23 来源:枣庄日报

秋日的张汪镇乡村,文化气息与烟火气交织升腾:杨楼村文化广场上,戏迷们的吹拉弹唱余韵绕梁;古薛故城遗址旁,非遗市集与青年音乐会碰撞出别样火花;农家书屋内,村民与孩童在书香中汲取力量。今年以来,滕州市张汪镇坚持“塑形”与“铸魂”并举,以文化为笔、以民生为墨,绘就了一幅文化润乡、聚力振兴的生动画卷。

阵地筑基:

打造“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以前农闲只能串门唠嗑,现在书屋成了‘充电’宝地。”杨楼村村民李大姐指着书架上的农业技术书籍说道。作为张汪镇文化阵地建设的缩影,该村50余平方米的农家书屋藏书超千册,涵盖农业、科技、少儿等六大类,免费Wi-Fi、阅览桌椅等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全镇83个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每处书屋均配备专职管理员,通过“常添常新”书籍与规范管理,让“方寸天地”成为村民的“致富加油站”和孩子们的“精神乐园”。

在书屋之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正持续扩容。镇里高标准建成1个文明实践所、82个实践站,整合理论宣讲室、非遗展厅、舞蹈排练厅等多功能空间,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综合体”。皇殿岗村实践站内,每周六的“向阳花”青少年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感悟国学;文化广场上,广场舞爱好者舞出精气神,戏曲票友自发组建剧团,让传统艺术在乡土间扎根生长。

文化活化:

让古韵新风共振共鸣

“千年古薛的韵味,藏在木雕的纹路里,也融在咖啡的香气中。”在“古薛文韵”文旅盛会上,商户王欣欣的咖啡摊前客流不断。这场以“走进千年故城,探寻古薛文韵”为主题的活动,成为张汪镇文化活化的典范。非遗市集上,木雕、拓印、车木工艺、泥哨制作等技艺轮番展演,匠人巧手诠释匠心;味觉盛宴中,张汪板鸭、鲁南糕点等特色美食唤醒乡愁;青年音乐会与古城遗迹交相辉映,机车协会、旗袍协会的跨界参与更添新潮气息。红色资源与历史遗产正同步转化为振兴动能。镇里先后实施薛国古城遗址保护三期工程,依托古城墙旁的元宝枫树林建成“相遇古薛”露营基地,让遗址“活”起来、“火”起来。

在懋榛小学党支部旧址纪念馆、渠玉柏烈士故居等红色阵地,“红马扎・面对面”宣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将革命故事转化为可感可悟的“活教材”,为振兴注入精神力量。夏楼小学烙画社团的亮相更显传承活力,学生们创作的花鸟虫鱼、乡村生活题材作品,让传统工艺在青春视角中焕发新生。

惠民暖心:

以文化活动凝聚人心

“《琵琶词》《花好月圆》这些经典剧目,在家门口就能看个够!”戏迷刘大爷在“戏曲进乡村”会演现场连连叫好。今年以来,张汪镇紧扣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点,开展写春联、猜灯谜、“运河大集”、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200余场,特色“村晚”和“送戏下乡”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大餐”。这些活动以“百姓舞台”为载体,让群众从“台下看”变为“台上演”,在参与中收获快乐、凝聚共识。

理论宣讲也在文化浸润中落地生根。镇里遴选100余名“百姓讲师”,从“五老”人员、身边好人中汲取力量,用“大白话”解读惠民政策,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在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宣讲员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美德信用建设等内容开展互动式宣讲,推动理论传播从“一时一地”延伸到“随时随地”。同时“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持续开展,以身边典型引领文明乡风,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振兴凝聚力。

“文化不仅暖了人心,更聚了人气、兴了产业。”张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文化已成为该镇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农家书屋年均服务群众超千人次,为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文旅活动带动商户增收,咖啡与非遗的跨界融合吸引年轻群体回流;红色教育与研学旅游结合,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