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进园区就被清代第一新泉的叮咚水声吸引,沿着青石步道追逐溪流,在认购的‘常来壹分田’体验农耕乐趣,这样的田园体验太有意义了!”近日,来自济宁的游客褚女士带着孩子,在薛城区常庄街道西北部的九龙泉露营基地收获满满亲子时光。这生动场景的背后,是当地投资打造的“泉脉新生・农品汇融合走廊”乡村振兴项目带来的新气象。
眼下,这条串联起泉头、西黄、东黄、小辛等8个村庄的“泉脉新生・农品汇融合走廊”项目正在悄然崛起。在这里打造出的休闲田园区、古朴工坊区和运营服务中心三大区块,宛如一支神奇的画笔,将散落的乡村农产品资源绘制成一幅璀璨的发展美图,成为区域性农产品融合发展的耀眼新地标。
曾经,周边村庄的农产品面临着“小散弱”的困境,如同蒙尘的珍珠,难以绽放光彩。而农品汇融合走廊项目精心整合15处闲置宅基地与145亩低效用地,让这些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升级后的农品汇运营服务中心,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将辖区内的农产品汇聚在一起。统一包装设计,为农产品穿上华丽的外衣,注册了“古泉姜寨”“泉头全”等3个商标,还有8个商标正在注册中,让农产品拥有了独特的身份标识。10类农产品实现精细化包装,昂首挺胸地迈入中高端市场。资源整合的集聚效应,彻底破解了农产品原有难题,让每一种农产品都能在市场上熠熠生辉。
在销售渠道上,项目开启了创新双引擎,让农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线下,构建起“龙头企业+商超直采+合作社”的三级订单体系,精准对接健袖科技、银牛面业等涉农企业,形成定制化生产链。薛庄馒头、小辛曹家元宵等特色农产品,更是凭借这张网,与万达、爱客天天等商超签订年采购协议,稳稳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线上,依托鲁南电商产业园、泉韵e云阁,搭建起农产品直播带货的高速通道,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来到消费者的眼前,销售额提升40%的喜人成绩,见证了线上渠道的强大威力。东黄桃胶更是在这里创造了传奇,年采购量达1000余吨,销售范围从周边区域一路拓展至全国各地,成为全省最大的桃胶集散地,让“小桃胶”成就了“大产业”。
另外,该项目不仅仅满足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更致力于打造三产融合的新典范。联动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在产业园内建设3个劳动实践基地,年可接待师生超1万人次。这里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他们可以在这里体验馒头、元宵制作等沉浸式课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和农产品的魅力,形成了“研学项目反哺农产品销售”的特色产业链,让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据悉,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村民人均年增收1.2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营收达460万元。
(本报记者 张莉萍 赵瑞 通讯员 王雷 闫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