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龙泉街道结合山东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和枣庄、滕州两级市人社局工作要求,以社区为工作主体,以“城乡低技能、低收入、高失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推动就业服务直达基层一线、直面困难群众,留人更留心。
联动聚力 扩大“朋友圈”
街道将推进“社区微业”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社区微业”工作专班,建立社区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社区—单元—楼栋”组织链条,形成上下贯通、一体推进的工作合力,夯实“社区微业”工作的组织基础。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打造社区就业驿站,形成集失业登记、需求归集、岗位推送、能力提升、创业推介、职业指导、精准匹配、政策宣传、补贴申领于一体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
荆泉北路社区统筹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红领驿站和辖区2个商圈(万达、红星美凯龙)等阵地,联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中和社工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效整合就业信息、求职岗位和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社区就业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求职信息、技能培训等服务,累计服务居民200余人次。
“社区微业”的工作主体是社区,但仅依靠社区力量还远远不够。街道扩大社区“朋友圈”,寻找“就业合伙人”,畅通就业“微循环”,下大力气构建街道党工委指导下的就业“大联盟”,牢牢抓住春节的有利契机,在万达广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举办“春风行动暨榴枣归乡”现场招聘会5场,参与企业380余家,达成就业意向5500余人。同时,在人才服务、就业创业政策包、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居民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大力指导支持,群策群力、共治共享的就业链条高效运转。


扩容挖潜 提升就业吸纳力
开发就业岗位是推进“社区微业”的基础性工作。街道坚持“扩容”“挖潜”“兜底”同步发力,开展人力资源信息调查和用工信息走访,建立社区用工数据库,打造“家门口”岗位集市,精准组织供需对接。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建立社区就业援助台账,实现动态管理服务。
为进一步拓宽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渠道,龙泉苑社区引进爱心食堂、连锁超市、家政服务等平台企业,提供幼儿托管学童接送、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上门、社区食堂早餐到家、生鲜商超社区配送等岗位供给,为求职者实现身边岗位的精准匹配。
创业是就业之源,在社区进行“微创业”,门槛低、投入少、风险小,是适合困难人员的一种创业模式。街道打造“金河湾夜校”“万达夜校”“和谐夜校”,先后开展家政服务、美甲、声乐等实用技能培训,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能力和素质。


精准匹配 打通“最后一公里”
“这是咱社区举办的招聘会,想在家门口找工作的来看看,争取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社区这片热土上实现自我价值!”龙泉苑、文昌、科圣路等社区精心策划5场贴近社区实际、接地气的小型招聘会,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群、公众号等多元化渠道,广泛传播社区内求职与用工信息,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招聘信息600余条,打造家门口“全天候就业集市”。
街道坚持“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一方面,让数字技术成为推进“社区微业”、服务困难人员的强大引擎,依托“泉馨居”小程序,探索开发“社区微业”工作模块,分社区归集就业岗位和就业需求,建立供需匹配模型,及时推送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让困难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下“铁脚板”功夫。发挥网格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城乡公益岗、热心楼长等作用,走进小区楼栋、困难家庭,走访商家店铺、园区企业等,广泛采集企业用工需求。荆泉北路社区依托万达商圈,发挥快递员、外卖小哥等“两新”群体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独特优势,征集用工需求和求职需求,让新业态群体成为推进“社区微业”工作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