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泉街道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探索文明意识如何“加”、大操大办如何“减”、效应叠加如何“乘”、陈规陋习如何“除”的新思路,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打造龙泉移风易俗新名片。
文明意识做加法
“宣讲+解惑”,宣讲“暖”起来。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每月常态化开展“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主题宣讲,通过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引导大家自觉养成反对餐饮浪费、铺张奢侈的习惯,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不文明祭扫等不良习俗,倡导大家勤俭节约、遵德守礼、文明办事,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让群众的日常行为习惯“有迹可循”。
“媒体+宣传”,走“新”更入心。在官方微信视频号开设“移风易俗 四倡四禁”“创城公益宣传”视频专栏,依托大众新闻客户端、海报新闻等平台,刊载移风易俗相关信息20余篇。借助传统文化节日等有利时机,依托“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融入“移风易俗过新年”“文明祭祀”“倡导新婚俗”等内容,提升宣传趣味性,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切实发挥“加法”作用,形成“加倍效应”。


大操大办做减法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创新“文明积分”兑换制度,将移风易俗融入美德信用积分管理,引导群众做“请客不收礼”的带头者、“节俭办宴席”的践行者、“婚事新办”的推动者、“丧事简办”的引领者,让移风易俗行为转换为现金抵扣和免费服务,催生移风易俗动力。
把深化移风易俗宣传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召开移风易俗工作暨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会议,组织各社区(村)召开居(村)民议事会,动员群众代表立足实际、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居(村)规民约,把反对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等内容修订进居(村)规民约,实现婚事习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效应叠加做乘法
典型选树扬新风。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家长学校等群众性活动阵地,深入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向榜样学习,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放大社会正能量,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
示范引领见实效。加强培育典型引领,深入开展“山东好人”“枣庄好人”“最美善城人”“最美龙泉人”等评选活动,发掘身边的“好人”,让好人成为“名人”,让“名人”成为“带头人”,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践行文明新风,用道德的力量感召人、提升人、成就人,在全街道上下掀起尊崇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热潮,让“崇德向善、龙泉风尚”的氛围更加浓郁、底蕴更加丰厚。


陈规陋习做除法
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重点整治低俗婚闹、婚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稳步革除陈规陋习。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推行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党员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出表率,在面对大操大办、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行为时,挺身而出批评指正、坚决制止,形成摒弃陋习、共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抵制恶俗婚闹“六文明 六反对”倡议书》,号召广大群众勇于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利用清明节、寒衣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文明祭祀行为,引导群众争做绿色殡葬的推动者和文明祭扫的践行者。发挥“文明迎亲队”作用,链接辖区各酒店,第一时间落实婚礼跟踪随访、动态管理,积极到婚礼现场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预防恶俗婚闹发生。


下一步,龙泉街道将持续做好移风易俗的“加减乘除”法,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为新时代移风易俗改革实践书写新的“龙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