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看到社区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动员群众清理积存杂物,小区环境大变样,他们辛苦了。”近日,龙泉街道通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情况,龙泉苑等3个“基础较差小区”成功摘帽。从“忧居”到“优居”,龙泉苑小区居民刘女士不禁连声赞叹。
这一场景,正是龙泉聚力文明创建的生动缩影。
空中“蜘蛛网”消失了,烦人“牛皮癣”被清除了,恼人的“僵尸车”被拖走了,违章搭建被拆除了……
循着文明实践的脚步回望,连日来,龙泉街道以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全民行动、全域联动,求“净”、治“占”、换“新”,现代文明新风尚日益浓郁,充盈着千家万户。
啃下“硬骨头” 迎来全面提升
近年来,龙泉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回头看”“再整改”如火如荼进行着。
越往里推进,碰到的往往都是具有复杂性、典型性和顽固性的“硬骨头”,只有聚力啃下这些“硬骨头”,才能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纵深推进清扫障碍、打开通道,迎来“硬核”提升。为此,街道打破壁垒形成合力,针对重点难点,实施“日调度、日通报、日督察”工作机制。
金河湾社区的李大爷,将沿街门头堆成了垃圾屋,引起了网格员的关注。很快,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物业等各方扮演“不同角色”,从文明创建、门前三包、邻里街坊角度,纷纷劝说李大爷。几番工作下,街道副科级干部带队,联动龙泉执法中队、综合执法办、片区、社区,将这片区域清理得干干净净。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这样的实践中,街道迭代打造“文明创建工作共同体”——整合原有社区、网格人员力量,强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还有空中飞线、乱停车、卫生死角、乱搭乱建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街道也是冲着问题去,走进矛盾中,不断厘清根本,找到破题之法:以一月一主题的方式开展文明创建行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净化城市“天际线”,整治1.2万米架空线路;针对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见缝插针,建成公园游园、口袋公园10个,绿化节点20个,打造生态街巷5条,行道树修剪示范街6条,实现“疤点”变“亮点”,“边角地”变“新天地”。
“333”工作法 蝶变细微处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仅要让城市的“面子”更好看,也要让城市的“里子”更舒服。今年以来,龙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全程发力,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享文明成果、得文明实惠。
“三强”疏通创城堵点。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压实职责,先后出台多项创建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学雷锋站点等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强队伍力量,成立了112支志愿服务队,在线注册志愿者累计达11882名。三月份,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加强执法队伍力量,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美化市容市貌。强专题部署,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集中部署、专题研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推进创建工作有序展开。
“三践”营造创城氛围。践行文明宣传,强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宣传实践活动,先后开展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全民健身等宣传活动200多场。践行群众文化,围绕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文艺汇演,丰富群众文娱生活。践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关爱保护未成年人行动,依托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与家长学校教育阵地开展活动70余次,累计参与的家长和未成年人达2000余名。
“三访”提升创城能效。深入各村、社区、小区及辖区内各企业、商铺等点位走访,实地了解情况,摸排底数。采取电子问卷+纸质版问卷结合的方式,入户走访,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问卷调查,收集群众反馈并及时改进工作,问卷满意率持续增长。走访慰问特殊群体,长期为群众送温暖、送祝福,及时将关怀与温暖送到低保户、独居老人、军人家属等特殊群众家里,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建设“中华善城” 从“盆景”变“风景”
去年6月,龙泉街道原创小品《美德信用之舟》在各个社区文化节上演,生动演绎了一个“美德信用比金贵”的百姓故事。
微光汇聚,向上向“善”。街道常态化开展“最美龙泉人”“身边好人”等选树工作,形成覆盖广泛、面向群众的道德典型宣传矩阵,让学习楷模争当楷模蔚然成风。去年以来,街道累计培育“山东好人”2人,“枣庄好人”6人,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应。
串“珠”成线,让乡风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街道启动乡风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从生态环境、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特色文化、道德风尚等方面加强社区(村)共建共治共育共享。建成乡风文明示范带35条,创成省、市级文明村镇1个、文明单位7个、文明社区11个,文明社区创成率达92%。
此外,对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标准,建成高水平阵地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2个,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库,以“共同体”方式为基层赋能。
下一步,龙泉街道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全力赋能“七大提升行动”,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为加快“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强势崛起贡献龙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