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明祭扫观念深入人心,菊花类的鲜花成了祭奠的首选。小小菊花,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了鲍沟镇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的新产业。近日,走进鲍沟镇邢庄村鲜花基地,一棚棚菊花进入盛花期,色如白雪,香气扑鼻。在技术员邢大哥指导下,工人们忙着将成熟的菊花采摘打包、分批上市,好一派丰收景象。
“临近清明,基地的鲜切菊花迎来了今年第一期的销售旺季,每座大棚里大约能产出7万多支鲜切菊花,主要销往济南、枣庄、徐州等地区的鲜花批发市场、花店,一支花能卖0.5元,一个大棚能种两季,一季能收入3.5万元。”种植户宗钰林向笔者介绍着菊花的生产销售情况。“现在菊花的市场行情好、销路广,一些业户纷纷提前预定,根本不愁销。”看到大棚里朵朵绽放的菊花,欢喜写在宗钰林脸上,“种植大棚菊花确实尝到了甜头,下一步,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其他花卉种植,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鲜切菊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最初的育苗移栽,到中期管护采摘再到后期的包装运输,都需要大量人工,这为鲍沟镇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创造了不少“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据悉,2019年以来,种植大棚菊花带动邢庄村群众灵活就业30余人次,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十余万元。
“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倡导大家反对浪费、文明办事,大家文明祭扫的意识增强了,都知道上坟烧纸、用假花有污染,用鲜切菊花既美观又环保,菊花鲜花祭祀的前景非常广阔,这几天来自各地订购菊花的订单也有比较明显的提升。种植鲜花可以解决村民用工,让人们在家门口就业,还可以提高村集体的收入。”谈起祭祀鲜花种植前景,邢庄村党支部书记邢昌亮很有信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近年来,鲍沟镇紧紧依托特色农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卉、蔬菜、中草药等高效农业,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为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子。发展菊花种植,不仅实现了闲置大棚的有效利用,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菊花种植、管护、采摘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让周边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解决了当地不少群众就业无门的问题,他们既可以通过流转大棚获得收益,又可以足不出村,在基地务工创收,就业路子越来越宽,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特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通讯员 徐艳 鲍腾 王凯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