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药食同源类香辛料进口难题,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全省首个在生产与贸易领域同步开展该试点的地区,滕州正加快打造全国知名的“江北香城”和香辛料贸易集散地。
药食同源商品兼具食品与中药材属性,传统上被广泛用于调味和养生。过去,此类商品进口需按药品管理,企业须提交《进口药品通关单》,但多数食品类经营企业不具备药品经营资质,导致进口渠道不畅、成本高、周期长,制约了产业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我市将改革试点申报列为重点工作,多次赴省直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2024年5月,经省商务厅组织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青岛海关等部门审议,正式批准在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改革试点,首批试点商品涵盖小茴香、丁香、白豆蔻等七大类,试点企业为区内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由“按药进口”向“按食通关”的制度突破。
试点启动以来,我市抢抓政策机遇,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强化政策宣贯与企业培育,通过印发流程“明白纸”、组织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掌握政策要点和申报流程,目前已有美吉贸易、华睿供应链等8家企业纳入试点,进口主体持续壮大。加快推动货物通关,2024年7月首单54吨印度进口小茴香顺利通关,实现“第一单”突破,企业成本显著降低,进口周期缩短近20天。截至今年6月,我市累计进口药食同源类商品达4.55亿元,其中试点商品近5000万元,进口规模稳步提升。创新监管模式,搭建全国首个药食同源商品线上追溯平台,开发专用小程序,对货物实施“身份赋码、码随货走”,实现采购、运输、销售全过程可追溯,确保商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安全可控。
依托改革红利,我市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积极引进贸易代理企业,吸引广州、郑州等地企业来滕设立子公司;加大对外招商力度,邀请印度客商考察洽谈深加工合作;加快推进鲁南国际干杂海货智慧物流港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强商贸流通载体,推动香辛料产业向集约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下一步,我市将立足产业实际,进一步扩大试点商品范围、拓展试点企业类型,深化监管服务创新,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全力推动香辛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买全国、卖全球”的香料贸易枢纽注入新动能。
(刘林昊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