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落下帷幕。自活动启动以来,团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和育人功能,服务全市“榴枣归乡”工程大局,以“青鸟计划”为引领,创新开展各项活动,精准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的“连心桥”,多维赋能学生成长。
团市委充分发挥“生源地”优势,面向镇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社会组织等广泛征集实习实践岗位500余个。坚持“因需设岗、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原则,通过“滕州共青团”官方微博、“青春滕州”、“青鸟计划”小程序等多渠道发布招募,吸引2000余人次报名。经严格筛选,440余名优秀滕州籍大学生成功匹配岗位,用青春行动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在活动中,团市委建立“团市委+用人单位+临时团委+青鸟学子”四级联络塔群50余个,确保信息畅通、对接高效。推行“传帮带”导师制,组建了由100余名优秀团干部、乡村好青年、青年岗位能手构成的“青鸟帮帮团”,提供全程指导,助力学子快速融入实践活动中。在“滕州共青团”开设社会实践专栏,累计发布优秀学子实践感悟、活动视频及推文27篇(个),阅读量36000余人次,广泛宣传实践风采,扩大活动影响力。
团市委围绕“1+4+N”实践目标,即1项固定工作、4类主题活动、N场特色活动,精心策划“滕州学子家乡行”观摩、青年夜校大学生专场、各类主题团日活动等10余场次,并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策划“对话烽火岁月 青春建功有我”系列个性化主题活动,通过多元实践与沉浸体验,引导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多维度感知家乡发展脉动与城市青年友好氛围,深化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鼓励学子立足岗位、深入一线,积极参与防汛抗旱、政策宣讲、关爱重点青少年等多样化志愿服务300余人次,在服务基层中展现青春担当。积极引导学子牵线搭桥,推动15所高校“三下乡”实践团队来滕调研,新建2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目前,柴胡店镇、张汪镇、官桥镇等地涌现“青年+”与文旅、非遗、电商等领域的创新融合发展案例,有效促进校地资源共享、双向赋能、协同发展。
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积累社会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为家乡建设注入青春活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备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下一步,团市委将持续深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拓展资源链接,创新实践形式,优化服务供给,吸引凝聚更多青年才俊“归巢”筑梦,为滕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朱婷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