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新探索“生态+产业”综合治理新模式,积极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市持续优化顶层设计,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注重生态价值转化,组织自然资源、规划、经发、农业和文旅等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分析研判,编制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治理的方向、时序和布局,着力提升采煤塌陷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精准施策促提升,划分无水塌陷区、浅水塌陷区和深水塌陷区三个类型,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规划布局现代种植养殖、光伏新能源、生态观光旅游等。
我市坚持多方联动“聚合力”,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合作开发”的模式,主动与省市能源、国土、农业等部门对接,积极争取治理项目和资金支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压实煤炭企业治理管护责任。深入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招引晴阳新能源、华电滕州新能源、山东微山湖特色水产养殖等企业共同开发。积极引导南徐楼村、四合村、西焦村等涉地较多的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共同参与、共享红利。聚焦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探索推进“一地多用、一地多产”综合治理新路径,坚持上电下农、林下养蝉、文旅融合,全面提升塌陷区土地利用价值。
我市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与镇村建设相结合,坚持高点定位,分类施治、综合提升,在采煤塌陷区统筹实施农村公厕、生活污水、生态街巷等人居工程,累计翻建、修复下沉开裂道路20余千米,建成文体公园等涉水涉坑休闲场所、景观小品60余处,安全饮水、旱厕改造、道路硬化、生活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等工程实现全覆盖。积极改善水域环境,充分发挥采煤塌陷地天然水质净化的生态优势,采取管网铺设、栽植耐水乔灌木等方式,启动实施了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界河两岸生态绿化景观廊道和微山湖红荷湿地水质净化等项目,建成界河、岗头河、小龙河等5条河流入湖口267公顷的人工湿地,形成了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坚持“一村一策、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面建设”的原则,按照塌陷片区划分连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一处美变成一片美、全域美。目前,滨湖镇先后打造了迭湖、下王片区微湖渔家2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了岗头河文化长廊、湖东堤骑行步道、辛安河休闲绿道等3条景观线路;西岗镇积极推进塌陷区搬迁安置,转移农村人口2.7万人,建成新型社区200万平方米,有效改善采煤塌陷区及周边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朱婷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