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检察院获悉,针对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案件遇到的新情况、新困难,该院编写出台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办案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系统化法治思维,实现由个案介入到类案指引,在高质效办理“帮信罪”案件道路上迈出新步伐。自今年6月份《指引》出台后,该院在办理“帮信罪”案中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率等有所降低,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效。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断卡’行动的深入推进,‘帮信罪’案件数量激增,已成为我市第一大类刑事案件。”市检察院检察业务管理部副主任来宝彦坦言,生活中,“帮信犯罪”手段花样繁多、主观明知难认定、追赃挽损难度大等,是制约打击“帮信犯罪”的难题。在办案实践基础上,市检察院全面研究“帮信罪”犯罪分子常用犯罪手法,系统梳理“帮信罪”相关法律规定及典型案例中蕴含的裁判规则,在总结成功办案经验并与审判机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该《指引》。
《指引》分为办案指引、案例指引、规范指引三个方面。对“帮信罪”客观行为要件、主观明知认定、情节严重认定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是针对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常常辩解的“刷流水提高信誉度,便于办贷款给赌客上分只违法不犯罪”等如何甄别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对“帮信罪”与近似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诈骗罪共犯如何区分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原则。该院检察官刘博深有体会地说:“以往一提到办理‘帮信罪’案件,我就发怵,仅看那些规定、案例就很迷糊。现在有了《指引》,把同一类问题条分缕析地排列在一起,学习查找都很方便,可以说一册在手,‘帮信罪’常见问题尽在掌握,我现在办理‘帮信罪’案件很有自信。”
“我们出台《指引》,在指导、服务司法实践,提高类案办理质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推动专业化队伍建设,以过硬本领扛牢监督办案的主责主业。”该院副检察长张西明如是评说编写《指引》的初衷。为引导侦查人员依法搜集、固定证据,在侦查阶段就打牢案件基础,该院将《指引》送公安机关,供侦查人员在办案中参照。公安机关适用《指引》两个月以来,新受理帮信罪案件60多起,侦查人员的咨询电话少了,帮信罪案退补率、存疑不起诉率下降了18%,效果显现,大大提高了办理“帮信罪”案的质量。
(李卉 姚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