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科学管护,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宣传引导等措施,不断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水平。
我市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对古树名木生存环境进行专题论证,印发了《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与责任主体签订《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坚持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利用农药,注意防范天敌,对破损的枯死树干进行复壮、护皮修复养护。严格规范保护设施,投入资金160万元,根据古树名木的长势情况和地理位置,设置支架保护,安装避雷装置、排水设施等保护措施。目前,我市现有古树名木134株,分布在辖区内各镇街,其中一级古树6株、二级古树72株、三级古树56株。
我市依托国家林草局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将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纳入智慧林长平台管理,定期核实更新古树名木相关信息台账,实现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国信息平台充分衔接、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信息化、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常态化督导巡查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镇街提交的古树名木信息进行实地核查,逐株调查核实,督导镇街加强日常巡护巡查,加大对古树名木违法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拒不履行养护职责或不按技术规范养护造成古树名木损伤、病危等情况的,严格处罚、公开曝光、限期整改。同时,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对古树名木的关注与爱护,并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互联网、志愿服务等形式资助或认养古树名木,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朱婷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