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滕州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充分拓展公开渠道,细化公开内容,提升公开质量,极大地发挥了传播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
一、拓展公开渠道,推动信息便民。创新“线下+线上”双重宣传模式,搭建全媒体宣传矩阵,确保信息传播便捷性。一是用好微信公众号。设立政策法规、应急动态、应急服务、应急科普等固定栏目,推进政策解读、舆论引导、案例警示、社会宣传纵深发展。结合重点时段、重点任务,设立临时栏目,及时准确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应急信息服务,满足群众获取应急安全知识的需求。今年以来,“滕州应急管理”推送工作动态、通知公告、政策解读、应急知识、事故警示等信息共71期,278篇。二是加强传统媒体宣传。积极适应群众获取信息方式、途径的变化,联合宣传部门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持续宣传应急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科普公开课堂、主播走一线、安全生产大讲堂等活动。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更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宣教,将“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不断扩大应急救护知识的覆盖面,提高应急安全知识的可接受性,确保群众“好理解”“能明白”“记得住”。
二、细化公开内容,确保信息为民。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准确发布主动公开内容,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一是做好常态化信息公开。利用政府网站、上善传媒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动态,传达各类会议精神,通报工作规划计划,对于群众普遍关切的灾害民生政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发等情况进行实时通报,提高部门政务公开的时效性、透明度。二是拓展信息公开新渠道。贴合群众真实生活场景,与通信公司搭建合作平台,在全年度不同时段,面向重点人群,着重推送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预警提示信息,今年以来,共推送各类灾害预警短信息2万余条。
三、提升公开质量,实现信息惠民。关注重要时间节点,聚焦群众“身边事”,持续强化信息公开效用。利用“5·12”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政府开放日、“双报到”、“安全宣传五进”等活动载体,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走进社区、村居、学校、企业,采取悬挂主题条幅、设置展板咨询台、应急处置现场展示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讲解科普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防溺水等防灾减灾知识,吸引发动群众参与现场互动,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亲口问”的形式,真正把“书面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做到关键时刻用得到,用得上。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页、明白纸发放到群众手心里,张贴到餐桌上、灶台边,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万余份。利用村居安全应急广播播放冬季用电用煤用气、取暖安全知识和自救避险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技能,让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有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