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建设是事关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创新运用、提质创牌、平台建设等措施,提升企业发展质效,助推质量强企建设。
质量提升的根本是科技创新。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定位,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创新运用,深化与山东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挖掘高价值专利,实现高新科技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高标准服务,协调落实相关奖励政策,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助力现代化强市建设。积极引导重点企业利用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预审备案机制,加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去年以来,全市商标注册量2962件,累计有效注册量21980件;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惠企79家,涉及各类专利311件,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7.18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兖矿鲁化公司的一项专利获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三等奖;3件商标入选十二省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滕州绿萝卜”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山东省重点地理标志保护清单,3家企业成功入选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
围绕共建共享“好品山东”,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优势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地理标志,多管齐下,不断扩大品牌培育库,精准施策,持续壮大品牌队伍,优化结构,增强品牌竞争力,5家品牌上榜首批“好品山东”品牌,腾达不锈钢荣获第十届枣庄市市长质量奖,4家企业荣获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新增山东优质品牌11件、山东知名品牌5件;我市荣获2021年度区(市)级政府质量工作评议A级。此外,加强与中国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鼓励开发质押融资新产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加速“个转企”步伐,统筹推进企业提质创牌。去年,我市共完成“个转企”380家。
我市全面加快推进重点标准化项目进度,慈善康复医院、滕程城市物业及美年大健康体检服务标准化试点3项“山东标准”项目建设全面进入试运行过程,此外还新增2家企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加大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力度,投资460万元启动实施了国家机床实验室和质量计量中心升级改造项目;投资200余万元对机床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技术升级,对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进行周期免费检定,累计减免费用75万元;机床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入围全省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典型案例;机床中心被列为枣庄市“四大支撑”十大创新平台。
(朱婷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