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无序的车辆整齐停放在新施划的车位上、昔日逢雨必漏的屋面墙面得到彻底整治、从前外观斑驳的楼体粉刷后焕然一新……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全力推进,如今,我市城区的一个个老旧小区正“脱胎换骨”,焕发了新活力,实现了“逆生长”。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密切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为我市在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始终把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抢抓列入全省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机遇,坚持高位谋划、高质互动、高标推进、高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全面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解决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居住环境,让居民感受民生“温度”。2022年,我市实施了八个片区76个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投资约5.6亿元,改造面积18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86万户,重点打造龙泉苑片区完整社区省级城市更新项目,预计12月底全部完工。
打造智慧物业
搭起生活服务圈
“我们小区自从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后,心里踏实多了,真要感谢社区。”日前,家住新兴南区的刘伟指着新装的监控高兴地说。
为确保老旧小区安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市针对新兴南区小区辖区面积范围广,一直存在盲区这一问题,着手安装监控摄像头,对重要地段和主要路口,进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确保监控无死角,为辖区居民的安定生活保驾护航。
在具体工作中,市住建局聚焦“互联网+物业”,结合智慧平台建设,在多个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增设智能监控、智能消防、智能门禁、智能充电、智能停车等智慧元素,完善小区公共安全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居民创造了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增设停车泊位
便民暖民又贴心
11月30日,在亿丰花园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小区配套设施齐全、环境干净整洁,私家车有序停放在停车位上,小区居民在空闲时可以在新修建的广场健身、聊天,享受着改造后带来的舒适生活。
据悉,亿丰花园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小区各项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公共通道、消防通道违停乱象严重。在改造过程中,针对小区停车难问题,改造实施方在合理规划中同步释放停车位80余个,解决了车辆在小区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的难题。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市通过利用闲置空地、改建绿地、重塑空间布局、资源合理调配等举措,使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得以解决。改造中不仅利用了闲置的土地,还将广场及绿化带附近的空余位置重新规划,并对周边绿化带进行大面积修整,铺设方砖,施划停车位,大大缓解了车辆停放压力。
完善公共设施
提升群众幸福感
“没想到住了几十年的小区,马上就能焕然一新了。现在,我们小区内的公厕、筒子楼等都进行了改造,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日前,华棉宿舍小区的王大妈感慨地说。
华棉宿舍小区内的两排筒子楼住宅又称“兵营式建筑”,是我市目前稀有的住宅建筑文化遗产。多年来,因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小区不同程度上存在道路破损、排水不通、配套设施残缺等问题,不仅给居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整体形象。
为提升小区功能设施,保留原有历史建筑风貌,市住建局采取“EPC+O”模式实施改造,实行设计、施工和后期物业、运营一体化运作,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后物业服务管理脱节等问题。经过改造,小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品质上了新台阶。如今的华棉小区,脱下了破旧的“外衣”,映入眼帘的是古风古韵的筒子楼、融入了棉纺织历史的文化街角,与小清河建筑整体协调,形成了统一的片区风貌,令人流连忘返,成了周边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李卉 李远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