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栏需要填你的家庭住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填写监护人”、“你需要在空白处签字然后按指纹”……日前,在市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刚到上班时间,就排满了来办理公证的群众,公证员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位当事人的疑问,即使是电话咨询,也毫不马虎。
公证作为司法行政部门重要的服务窗口,具有根植社会、服务社会的天然属性。近年来,市公证处秉承“政治建处、文化育处、科技强处、实干兴处”的治处理念,全力打造“尚信善证”品牌,全面提升精准化服务能力,走在全省县域公证的第一方阵,先后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省司法行政系统亮点工作创新先进集体、省优秀公证处、省文明公证处等荣誉称号。
政治建设引领
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本领,日前,市公证处持续开展“亮旗树星”活动,根据每个人的岗位,将服务态度、担当精神、纪律执行、职责完成、群众满意度等五项内容设定为五颗星,由处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季一评价,每半年一评比,年终进行总结,作为评先树优、职级晋升的主要依据,全体党员工作日一律佩戴党徽和行业徽章上岗,激发全处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这是该处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一处缩影。该处按照“政治机关、法治部门、纪律部队”的职能定位,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在队伍建设上集中发力,务求实效。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学习活动等载体,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强化党性教育,通过学党史、红色教育、 学英模、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认认真真“照镜子”、老老实实“正衣冠”,形成了团结高效、务实拼搏、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打造“尚信善证”品牌
提升社会公信力
8月19日,市公证处在弘道公园广场举行了“尚信善证”公证公益法律服务暨《民法典》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现场提供咨询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民法典》和公证公益法律服务的认识度和知晓率,使法律法规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营造了良好社会法治氛围。
为把“为人民至上竭尽所能,为公证发展倾尽全力”的要求融入公证工作全过程,做大做强我市公证事业,市公证处制定了“尚信善证”品牌建设规划,内容涉及队伍建设、文化建设、质量规范、服务体系、业务拓展等方面,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新闻宣传等环节,点滴积累、循序渐进,全境式展现“尚信善证”品牌的深厚文化内涵,提升了社会公信力、影响力。1至8月,市公证处举行公益活动4场次,办理公证法律援助案件350件,“尚信善证”品牌建设已见成效。
提升服务能力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感谢市公证处的同志,让我们这么短时间就拿到了公证书。”3月初的一天,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郝经理接过公证书后感激地说。原来,在疫情期间承担蔬菜、水果、肉类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急需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用于资金流动,但办理赋予强制执行力公证的正常流程需15个工作日。市公证处了解情况后,开启现场受理、现场审查、现场审批“一条龙”服务,当晚10时就让他拿到了公证书。
这是市公证处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证便民”,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为确保“一次办好”落到实处,市公证处认真梳理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比山东省公布的46项公证事项多出了10项。1至8月,市公证处为企业办理证据保全10余件,减少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办理赋强公证933件,标的额4亿余元,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此外,先后参与了小岗、赵场、新兴北路、五里坂、官桥工业区等多个区域的拆迁改造及回迁上房工作,涉及居民2000余户,确保了拆迁改造及回迁上房工作的公正、有序开展。
拓展服务领域
做好“公证+”文章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市公证处在打造“尚信善证”品牌建设的同时,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做足做好“公证+”文章。
市公证处着力做好“公证+金融”文章,在工商银行、济宁银行等金融单位设立服务点,开展贷款合同赋予强制执行力公证,设点以来办理各类贷款公证近6000件,出具强制执行公证书42件,标的额3亿余元,强有力保障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做好“公证+部门”文章,在市婚姻登记处设点服务,办理婚前财产和离婚协议及离婚协议条款变更公证,年办理近千件;做好“公证+行业”文章,与枣庄市供电公司合作,为滕州供电经营部提供常年公证法律服务;做好“公证+执行”文章,积极参与法院执行的查封、强制执行清点等证据保全工作,既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又确保了执行工作的真实性,减少了被执行人对执行工作的异议。
(融媒体记者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