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沙河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确立“123”工作思路和“精管善治”社会治理品牌,即“一核”引领、“双联”协同、“三元”机制,推行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全力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镇域样板。
强化“一核”引领,构建“红色覆盖”基层治理新格局。该镇突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推行点线面结合“党建织网”模式,把党支部、党小组嵌入到网格中,把党员中心户扣实在点位上,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链条,划设基础网格41个、专属网格4个、单元网格137个,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党组织全覆盖。推动党员“进网入格”,各党组织书记担任本级网格长,各村党小组长担任单元网格员,推行党员街长负责制,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展党员网格志愿者,激发党员共建共治共享热情,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目前已选任单元网格员137名、发展党员网格志愿者130名。立足农村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在全市率先实施卫生健康专干兼任社会治理网格员制度,并吸纳部分优秀村委会会计“一肩挑”,在以此选拔的41名专职网格员中,党员占到32人,“有事找网格员”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注重“双联”协同,畅通“群众诉求”快速通道新机制。该镇围绕服务群众解难题,将防范关口前移,健全完善民诉反映机制,打通群众诉求便捷通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信息动态化管理联“平台”,该镇高标准建设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融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雪亮工程”指挥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及集访调融合、综合执法等功能于一体的治理现代化工作“指挥部”,并依托市社会治理中心指挥平台,加强数据收集,释放数据红利。今年以来,该镇通过平台搜集上传环境卫生、违法建设、治安防控等方面信息928条、民生诉求115条,依托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动态掌握、动态管理。创新“679”网格员工作法联“群众”,即村民服务“6必到”,对村民大病困难、突发应急事件、开展志愿服务、邻里矛盾纠纷、邻里守望相助、群体服务诉求等6类特殊情况,网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有效处理;网格巡查“7必访”,针对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家庭等7类特殊人群,网格员每周开展一次走访,收集群众诉求,及时反馈上报;巡查信息“9必报”,将公共设施损坏、村中道路不洁、精神疾患异常等9类社会治理重要事项作为必报信息,确保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上传到位。
构建“三元”机制,形成“开放共治”齐抓共管新局面。该镇坚持“事要解决”,推动向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同向发力,建立解决问题联动机制,做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该镇按照“即时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理”原则,采取“蓝、黄、橙、红”四色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受理事项进行分类、闭环运行管理,确保流转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依托村级、党总支、镇级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行镇社会治理中心每月、各党总支每半月、各村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制度,对平台各类事项分析研判、分流处理、调度指挥、督办反馈,实现各类事项高效解决并及时答复。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对网格员巡查轨迹、工作流程全程动态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网格员上报的社会治理信息,实行“以奖代补”,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将每月考核结果作为季度、年度综合考核依据。建立网格员退出机制,对不能胜任网格工作或工作不力的,及时予以更换;对连续3个月考核结果后三名、得分不满70分的网格员实行末位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