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必须加快制定长效机制,在加强“软倡导”的同时,发挥制度“硬约束”作用,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到后厨前堂、餐前饭后的全链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从根本上杜绝餐饮浪费现象的发生。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餐饮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我们的骄傲。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底蕴深厚的餐饮文化遇到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年代,很容易孳生“讲排场、好面子”等不良风气,最终导致“舌尖上的美食”变成“舌尖上的浪费”,盛宴变成“剩宴”。在过时的消费观念和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带动下,一些餐饮企业盲目迎合,在菜品菜量上做文章,在套菜制定上想“套路”,引导客人作出非理性消费行为,滋长浪费风气。面对这一问题,普通的倡导,往往只是一种影响和渗透,很多时候并不能成为每一个人的规范,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每一个人的内在响应。因此,餐饮行业作为直面消费者、制止浪费的最关键一环,必须要以制度的硬约束规范行业行为,并赋予行业引导、监督乃至惩罚的义务与责任,进而规范群众消费行为,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餐饮消费生态。
制度管的是根本、是长远。以制度硬约束制止浪费,要以创新的思维,建立一套接地气、真管用的体系,切实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到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作为餐饮企业,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和经营理念,科学推出“半份菜”或“小份菜”,进一步提倡分餐制,并在菜品质量上下功夫,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要坚持诚信经营,明码实价,科学定价,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要注意加强节约用餐提醒,准备充足打包盒,主动询问并帮助消费者打包,久而久之让餐后打包成为行为习惯。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采购、生产、配菜等环节的流程管控,减少原材料采购、备料中的浪费行为,减少厨余垃圾,降低成本,提高食材利用率。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制定相关的标准、行为准则,加强餐饮饭店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督促行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落实节约措施,形成工作常态,打造节约型餐饮。
以制度硬约束,持续发力制止浪费,是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守护人民群众饭碗的有力举措。全市上下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创新的思路、科学的办法,研究解决责任、政策、措施落实中遇到的问题,以制度引导消费观念转变,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