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北辛街道北楼居了解到,该居积极通过合法注册居民股份制企业、购置营业房对外租赁运营等形式,基本还清了1000万元的债务,实现了年收入100多万元,达到了资产、资金双丰收。
北楼居的发展是北辛街道深化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辛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清产核资、股权固化、政经分开、权能拓展、产权交易为抓手,扎实推进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目前,该街道共建立新型经济组织42个,其中涉农居经济组织33个,城市居经济组织8个,并率先成立了1个滕北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超额完成了上级安排的改革任务,切实达到了“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改革要求,有力推进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凝聚改革共识
提供坚强保障
为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北辛街道精心组织、全力推进,街道、社区、村居层层抓落实,分别成立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成员确认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三级书记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全力靠上、亲力亲为,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形成了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强力推进了改革工作。
为使改革工作深入人心,该街道多次通过集中学习、现场观摩、专题讲解等形式,对业务人员、两委班子成员开展系统指导培训,使其认清改革重大意义,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改革不走样。同时,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条幅、居广播等渠道,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居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在改革过程中,北辛街道始终坚持民主决策,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严格程序,规范运作。街道始终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居施改、一居一策的原则,明确任务目标,把握时间节点,抓好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份量化、股权管理等工作环节。
围绕清产核资
全面摸清家底
清产核资是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场硬仗。北辛街道全程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录入平台”九个环节,全面摸清集体家底。创新实施以资产清查、债权清收、债务清偿为主要内容的居集体资产“三清”工作办法,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做好了资产分类,盘活壮大了居集体资产。其中,核增资产18604.85万元,核销资产173.62万元,核销债权1279.39万元,核销债务110.63万元,规范经济合同167份、478万元,资产总额达30406万元。
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事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该街道逐户填写《成员资格认定入户调查表》,经居民签字同意后,将最终人员名单进行公示汇总后,上报街道备案。目前,共量化资产893.73万元,量化资源2039.78亩,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9278户、36379人。为确保清产核资工作数据真实有效,取得实质性进展,街道组织42个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由书记、主任、会计、监委会主任签字的“清产核资具结书”,同时加强工作调度,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时间计划细化到天,实行一周一通报,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完善模式体系
壮大集体经济
在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北辛街道各居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方案章程,建立健全了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的功能作用。街道作为枣庄市集体经济组织开设公户、“三资”管理系统升级试点单位,目前已为3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开设实体基本存款账户,并率先启用了银农直联工作,使资金使用拨付工作更安全便捷,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改革赋予了北辛街道居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抵押、担保、继承、有偿退出、股权质押贷款等合法权利,街道通过股份合作、折股量化等形式,逐步建立起了产权清晰、运营规范、制度完善的股份合作新模式,盘活改造了居集体现有资产,增加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累计实现分红1300余万元,让居民真正成为了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受益者。街道还将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有效破解了集体增收难题,提升了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做到了“人人是股东、家家得分红、集体增收入”,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融媒体记者 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