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是人民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创城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贯穿各个环节,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二字,拿出务实举措,砸实部门责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打造美好家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着为民惠民的目标奔进。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不论是干工作还是创事业,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创城攻坚亦如此。城市是人民的家,人民是城市的本。将城市这个“家”建设得更好,让生活变得更幸福、环境更宜居,是每一名市民的共同心声。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理念,不搞花架子,不做无用功,充分发动全市上下各方面的力量,从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入手,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着眼,强化环卫整治、改造老旧小区、增加城市绿量、完善配套设施、培育文明理念……实施了一项又一项实打实的措施,群众对创城的认同感显著增强,同心协力鏖战到底的决心更趋坚定,全员上阵广泛参与的氛围日渐浓厚。这些潜移默化的变化、点点滴滴的改善,恰恰印证了,只有将惠民作为创城的目的,才能得到群众的响应、赢得群众的支持,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也才能彰显创城真正的意义。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创城攻坚本就是一项尤为复杂且系统性很强的工程,群众的期盼高、涉及民生领域的事项多。想要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创城目标所向,需要坚持为民惠民的初心不改,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手段,在现有条件基础之上,栉风沐雨、披荆斩浪。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突破薄弱环节,强化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噪音扰民、交通乱象等短板问题整治,向各种不文明现象挥刀,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和谐。要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民生问题,通过创城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城市管理、优质化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发生的变化,真正得到想要的实惠,不断增强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为民惠民,解决突出问题,要有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做支撑。当前,不论是在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硬杠杠”上,还是在道德培育、文明养成“软环境”中,所出现的短板和问题,大多是反复发作的“顽疾”,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越是最后难啃的“硬骨头”,越要在“实”字上下功夫,以“实”为前提,以“改”为关键,以“见效”为目的,将整改落实作为检验创建成效的重要标尺。要把问题查实,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文明社区建设等重点,对存在的问题全面开展一次大起底、大排查,敢于揭短亮丑,勇于自揭伤疤。要把整改抓实,同问题叫板,向问题宣战,拿出具体整改方案,逐一明确时限要求,科学细化工作方案,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问题不解决绝不轻言收兵。要把机制做实,坚持边查摆、边整改,边总结、边提升,坚决杜绝问题反复,克除屡改屡有的现象。
城为民而创,民因城更幸福。一座有文明浸润其间的城市,必定是一个关注民生、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才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向往。各级务必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放在心上,以科学务实的举措,加强问题整改;以群众满意标尺,度量创城攻坚成效。唯有如此,才能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