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滕州

如画美景入眼来——洪绪镇美丽乡村速写

时间:2019-06-19 来源:滕州日报

“孔子学堂”“乡村记忆馆”“农耕文化体验园”“科普气象主题广场”……走进秀美荆河南岸,在花红柳绿的掩映下,一处处设计新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场所(馆),让人流连驻足,赞叹有加;郝洼、杜场、新丰、白龙湾……曾经名不见经传、甚至有些破败的小村落,精心改造后“妙手回春”,旧貌换新颜——这一切,都是洪绪镇美丽乡村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我们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总抓手,按照‘实施沿线打造、突出节点建设,坚持先易后难、实现各美其美’的思路,突出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目标,深入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镇美丽乡村创建率达到了90%。”谈到眼前的变化,洪绪镇党委书记樊猛思路清晰。

“划”出一片新天地

“今天已经来了两拨人了,都是来看乡村建设和蓝莓采摘园的。”5月末的一天,记者来到洪绪镇白龙湾村,正在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张长河笑着对我们说。

白龙湾,位于秀美荆河南岸,曾经是洪绪镇的薄弱村。“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第一书记’帮扶下,探索‘1+N’基层党建工作法,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组织振兴同频共振。”在党群活动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张士泉告诉记者。在张士泉的带领下,记者先后来到该村依托秀美荆河湿地公园建起的蓝莓采摘园、宏环绿植观赏园和特色农家乐,切身感受到了这个小村庄的美丽嬗变。

变化来自于镇党委、政府的规划引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考虑,我们委托浙江大学的设计公司进行了全域规划,依据乡村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特色主题,注重保护乡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洪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亚娟给记者介绍。

在郝洼村,李亚娟的话得到了“印证”。走进村里的“孔子学堂”,一派古朴典雅、恍如隔世的气息扑面而来,院内的七颗银杏树郁郁葱葱,孔子杏坛讲学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这一处‘孔子学堂’、‘家风堂’,是整合了3户闲置的民居,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连片建起来的。感觉像那么回事吧。”随同我们一道采访的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梦楠感同身受。

“要想心情好,环境先搞好。”“孔子学堂”对面的粉墙上,几个鲜红的大字煞是醒目,像是在为美丽乡村添加注脚。

“留”住一方相思地

犁耙、粮囤、耕牛……置身期间,仿佛真正回到了农耕时代,这是“文化体验园”给人造成的“错觉”;日晷、24节气……这是“科普气象主题广场”带给你的“现场体验”。

新丰村北,一条南北大路的两旁,星罗棋布的点缀,让人的脚步不自觉慢了下来,浸入其中,感慨流年。“走,到对面去看看,那里面才让你开眼界呢。”张梦楠提醒记者。

走进“洪绪乡村纪念馆”,里面的老物件的确让人眼界大开:棉布鞋垫、纺车、“毛窝子”、蒸笼、八仙桌、官轿……依次排列,布局分明。所陈列物件,大多逐渐“老”去,却依然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亲切得还想触摸它。

这个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场馆,采用图文并茂、雕塑写实的形式,分别设立衣、食、住、行、农耕器用、民间文化、商品展示七大展区,罗列展品1000余件,真实再现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程,是一部充满热情和收获的乡愁回忆录。

“这东西现在稀罕了,当年我们可都没少用呢!”邻村两位70多岁的老汉甘志银、甘信生驻足在“毛窝子”前,慨叹中来。

为留住美丽乡愁,发展乡愁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洪绪镇不仅打造了乡村记忆馆,还深度挖掘了金庄公社、大巩遗址、白龙传说、堌堆烽火等乡村记忆资源,精心规划特色文化场馆,展示特质、串点成线,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传承乡土味道,留下了文化根脉。

“育”出一群新产业

你知道吗?工匠原来是这样练成的:

杜场,一个只有360人的小村落,“工匠精神”却源远流长。建国前,杜场村的手艺人工于工艺、专注极致,获得了当时“滕县八大家”工匠头的美誉。嗣后,杜场村的木匠及时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废旧门窗收购加工产业,鼎盛时全村有40余户从事废旧门窗的回收、加工、转销,业务范围覆盖周边10余个县市区;进入新世纪,杜场村木匠又紧随城市化进程,抱团成立了5家建筑、安装、门业等企业。

“更可贵的是,他们弘扬富及乡里、反哺故土的工匠精神,怀着对故土深深的爱恋情结,依托秀美荆河流转全村土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实施联村异地置业、村企联手共建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洪绪镇党委委员、宣传信息科科长苗玉坦向记者介绍,杜场村的“工匠精神”还传承到学业上,360人的小村落本科以上的学子多达20余人。

缺少了产业的支撑,美丽乡村只能徒有一副“空壳”。像杜场村一样,洪绪镇党委、政府注重产业支撑,突出强村富民,坚持“镇域统筹·三位一体”工作路子,通过实施联村异地共建、异地置业、村企联建、物业经济、土地股份等项目,培育农家乐、采摘体验、旅游特产等当家产业,探索团结村“农户认股”、前洪绪村“社区开发”、东赵沟“资源盘活”、西侯庄村“村矿联动”等经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村村有项目、集体有“活钱”、户户有收入,厚植了美丽乡村物质基础,被纳入省委组织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荆河南岸有佳处,如画美景入眼来。洪绪镇的处处乡村正美目流盼,翘首你的到来……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