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0日举办的2017中国财经峰会冬季论坛上,我市企业——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与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东南汽车等10余家全国知名企业一同荣获“2017年度品牌典范奖”。“企业品牌的塑造,与科技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我们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产学研培育,才反哺了品牌创建,使企业在高端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联泓新材料公司负责人郑月明说。
正如郑月明所言,今年5月份,联泓新材料公司获国科控股战略投资,就建设国科控股新材料中试基地达成意向。随后的9月份,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佟振合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郝京诚一行来到联泓新材料公司考察,就建立院士工作站签署合作协议。以产学研为依托,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我市并非仅有联泓新材料公司这一家。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依托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玻璃产品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重点企业研发平台,深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合作。目前,全市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其中提质升级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7家。这些研发中心、工作站已成为我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的主阵地。
在产学研合作中,我市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人才、区位等优势,通过建设更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共同体,推动创新发展,培育新动力。围绕以上思路,各企业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其中,鲁南机床、威达重工、大地机床等9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济南大学等科研院所,成功创建了全省首家“中小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为“滕州机床”转型升级增添了新动力。
除了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产学研平台外,以政府为主导实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其更广泛的技术“抱团”优势、“专攻”优势,在我市迅速成长、发展壮大。其中,我市与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共建的矿大科技园滕州分园暨滕州科创园项目快速推进,目前正加快内部改造,完善配套服务体系。这个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容纳入孵科技企业80家以上;北京理工大学鲁南工业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床创新研究院项目加快推进,目前北理工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数控机床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已成立运作,首批5个合作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今年7月份,盛隆化工公司与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合作建立了清华大学盛隆煤化工科研中心。“这个产学研中心的成立,将为我们这家传统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比较优势,发挥高精尖作用,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盛隆化工公司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