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截止10月24日,我市秋收秋种工作全面告捷。全市82万亩玉米再获丰收,单产630.2公斤/亩,总产51.7万吨;69万亩小麦适期足墒播种完毕。
我市在9月下旬召开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今年三秋工作,下发三秋工作意见等文件,签订秸秆禁烧责任书。市委、市政府领导三秋期间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检查督导玉米机收、小麦秋种、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农业部门组成三秋生产指导组,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各有关部门、各镇街认真履行职责,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形成了三秋生产的强大合力。
今年我市玉米播种期墒情好,播期集中,播种质量高,生长期间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及时,长势良好。但生育期后期遭受持续高温和强降水等异常气候影响,对产量形成造成一定影响,玉米单产与去年持平略减,总产基本保持稳定。
今年我市秋种气温适宜、墒情充足,全市小麦基本在适宜播期内播种,98%的地块在最佳播期播种,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实现小麦统一供种工作全覆盖,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项目,以粮食高产创建为引领,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宽幅精播、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切实做到一播全苗,苗匀苗壮,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秸秆禁烧成效显著。市政府印发《三夏安全生产和禁烧秸秆的通告》1万余份,全市悬挂禁烧标语5万余幅,出动宣传车200余辆,印发《禁烧广播稿》2000余份,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农机手的一封信》等30万余份,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层层签订责任状,将禁烧责任分解到村居、到地块、到个人,落实奖惩,严肃问责。全市共设置安全防火值守点4000余个,镇街成立流动巡查组200余个;由市级领导分别帮包,禁烧成员单位牵头组成6个市级督查组,坚持昼夜巡查督导,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
秸秆利用措施有力,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积极推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最大限度提高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比率。利用省级高产示范方奖励资金850万元,补贴秸秆还田面积27万余亩。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投资1000万元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在马铃薯主产镇推广秸秆还田8万亩,建设年产3万吨秸秆有机肥生产线,扶持发展秸秆饲料养殖企业3家,扶持发展秸秆收储站点19处,大幅提升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利用三秋作物换茬有利时机,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全市新增规模经营面积5万亩以上。立足滕州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集中连片发展马铃薯、中药材、优质蔬菜、名优果品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新发展滨湖三山优质小麦基地、羊庄绿色芦笋基地、张汪和旺中药材基地、鲍沟山药基地、亿佳田园冬瓜基地、恒裕马铃薯基地等各类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近3万亩。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规划引导、项目扶持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丰谷云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培植壮大龙振农牧产业园、正德康城农业标准园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典型,鲁班小镇、云岭田园正式开工建设,丰谷云农土地流转正密锣紧鼓进行,12家经营主体被评为枣庄市精品特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