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滕州

扣住“精准” 圆梦“脱贫”

时间:2017-09-14 来源:滕州日报

——我市创新思路打造多元化扶贫模式综述

    产业扶贫带动万民,孝善养老扶贫温暖民心,金融扶贫拔出穷根,邻里服务互助扶贫解除群众困难……金秋时节,行走在滕州大地,这一件件扶贫实事、一桩桩惠民好事、一幅幅脱贫美景、一张张幸福笑脸,让人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我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充分结合当地情况,用活用足扶贫政策,探索创新扶贫模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脱贫措施,攻克了失能贫困户脱贫的难题。扶贫打好“精准牌”,脱贫按下“快进键”——滕州,扶贫画笔遒劲挥洒,力透纸背。

   扶贫资金变“股金”    贫困户年年有分红

    “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给俺羊也不一定能养好。现在,俺把羊交给天一养殖合作社代养,平时到合作社干点割草的活儿,既能挣到工钱,每年还能领到2000元的分红,这多好!”9月1日,鲍沟镇磨庄村58岁的贫困户丁德海如是说。
    丁德海口中的天一养殖合作社种羊代养项目,采取了资产类项目形式,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购买种羊形成扶贫资产,并将种羊交给天一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代养。明确种羊形成扶贫资产的所有权归镇政府所有,由天一养殖专业合作社自主经营养殖,而收益权则归相应的贫困户,合作社对每只种羊进行编号登记,明确享受收益的贫困户。目前,该项目已惠及磨庄村、薛后村等27个村,共有700余人从中获益。
    把扶贫资金变股金,让贫困户年年有分红。针对失能贫困户无法独立实施和参与产业项目的难题,我市积极探索资产收益项目模式,立足各镇街产业优势,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形成的资产注入到当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经营主体根据注入的资金或资产额度,按照一定比例向贫困户发放收益,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扶贫贷款花样多    脱贫致富路正宽

    前不久,东郭镇后村贫困户宋玉彦向农商银行申请了“富民农户贷”5万元,采购了花生加工设备,经过精心经营,不仅按期偿还了贷款,还在去年盖起了新房,开了小型超市,实现了长期稳定脱贫。
    这是我市通过金融扶贫实现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缩影。我市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构建起了市、镇、村三级联动,多部门齐抓共管的金融扶贫新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强化信贷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健全风险防控,加大扶贫金融资源供给,切实解决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等突出问题,全力托起贫困农户致富梦想。目前,全市共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682.27万元,其中富民农户贷156.27万元,富民生产贷3526万元,扶持73户贫困户和29家经营主体,带动747人脱贫增收。
    在抓好“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发放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探索,细化措施,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在全省率先推出专项扶贫信贷产品“让利贷”。该产品依托银行机构,向有发展前景、热心社会事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发放,通过降低利率上浮幅度直接让利给承贷企业,由承贷企业间接让利给贫困户,或者采取承贷企业将企业应享受的财政贴息直接让利给贫困户的方式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人均年收益达到贫困线标准以上,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孝善为先德为高    老有所养启新篇

    8月1日,在洪绪镇东侯庄村的村委会大院里,76岁的孤寡贫困老人梁希凤用颤抖的双手接过110元的孝善养老扶贫金后,高兴的合不拢嘴:“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俺也有零花钱啦,可以赶大集买点自己想吃的水果啦。”原来,梁希凤老人只有一个女儿,出嫁后由于路途遥远,仅能几个月来一趟,尽管很孝顺但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前几年,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孤独无依的生活着,物质和精神上都是极为贫乏。
    为充分发挥孝善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的作用,让农村贫困老人重新融入家庭,该村引导有赡养能力的贫困老人子女,按照每位老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为老人交纳孝心赡养金,并统一上交镇级“孝善基金”账户,缴纳情况要张榜公布。凡是子女缴纳孝心赡养金的贫困老人,每人每月最低100元,再由镇级“孝善养老理事会”加10元,以每月110元的标准通过现金红包直接发放到老人手中。
    梁希凤老人是我市深入实施孝善养老扶贫工作的受益人之一。为切实解决失能贫困人口中的贫困老年人的脱贫问题,充分发挥孝善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的作用,探索贫困老年人养老扶贫的新路径,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大力弘扬“孝”字当头的儒家文化传统,按照“子女尽孝,家庭为主,村民自治,政府引导,社会善助”的原则,把精准扶贫与“四德工程”、弘扬“孝善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健全正面激励、道德约束、示范带动、舆论监督等各项机制,引导子女赡养老人尽孝心,倡导社会行善积德献爱心,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扶贫事业,建立贫困老年人养老扶贫的新模式。

   邻里互助传佳话    “保姆”走进贫困户

    洪绪镇新丰村的贫困户王昌成,多年来一直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住在同村的张廷富每天都来照顾他,并叮嘱他按时吃药。“多亏廷富照顾我,让我重新点亮了生活的希望”, 9月2日,王昌成高兴地告诉记者。
    王昌成口中的张廷富,也是新丰村的贫困户,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王昌成的护理员。贫困户请“保姆”,这就是洪绪镇新丰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的贫困户帮助贫困户的邻里互助机制。洪绪镇新丰村积极开展邻里服务互助项目,确定受帮扶贫困户4户、5人,提供服务人员4名,每名人员服务一户受帮扶贫困户。综合考虑结对双方的地域远近、亲情关系等因素,把结对的主动权交给受助对象和提供服务对象,结合结对双方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帮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聊天娱乐等形式,每天提供1到3个小时的服务。洪绪镇每月向提供服务对象发放300至500元的服务报酬,兑现党委政府的承诺,让提供服务者放心,让受助者安心。
    我市积极探索实施以“邻里服务互助”为重点的精准扶贫行动,以村、组或镇街划分的服务区(办事处、社区)为单位,组建区域性邻里服务互助社(组)。社(组)内按照“就近、就亲、方便”的原则,组成若干“1+1”或“1+N”互助组,利用邻里间距离近、感情亲、易沟通的特点,将符合条件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与年老多病、重残失能等需要生活照顾的特殊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特殊贫困户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解决他们的吃穿发愁问题,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在照顾病残成员的同时,通过为互助对象提供服务获得收入而脱贫,实现“邻里互助,共同脱贫”的目标,在全市农村建立起一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邻里相扶,百姓亲睦,乡风文明”的社会互助新机制。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