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三包”责任制作为落实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责任的有效措施,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倡导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城市管理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市结合实际,持续强化以包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为内容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门前三包”责任制牵头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积极作为,有机结合当前我市开展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常态化长效化工作落实,以有效调动市民群众力量共同参与创卫工作,共同提升城市品位和居住生活质量。
贯彻创卫为民要求,宣传为先。在完成对全市沿街商户统一悬挂《滕州市“门前三包”责任牌》的基础上,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创卫工作要求,结合《滕州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及时编排印制了《滕州市“门前三包”责任书》,由各基层部位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各自辖区的商户业主签订责任书,通过“晒责任”引导商户自觉做好各自门前“一亩三分地”的管理维护工作。宣传中,各基层责任部位按照“属地开展、路段推进”的原则,逐店逐户的进行上门宣传,重点围绕“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推行目的和深远意义,从道理层面、情理角度和法理维度,耐心细致引导商户,从而最大限度争取商户业主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共享平台和微信、微博、自媒体以及网站等信息传播媒介,在注重做好正面典型宣传的基础上,加大对反面事例的曝光力度,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的“门前三包”舆论氛围。
坚持服务管理并重,稳步推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关键是能否得到广大商户业主的支持和参与。为此,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基层执法人员在推进工作时,重点在“服务”上下功夫——每到一户,都在征得业主同意后,积极帮助他们清理门前各种乱停乱放、乱扯乱挂、乱贴乱画等各种影响市容环境观瞻和有碍市民出行的现象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整治中创新方式方法,各基层执法人员以打造“门前三包”管理示范街活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全市主要街路全面铺开,推动全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的落实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活动中执法人员严格要求沿街商户店铺做到门前无占道经营、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保持门前秩序井然;根据商户门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施划一定数量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并要求商户业主做好车辆停放引导,切实做到停车秩序规范统一,不妨碍交通顺畅;对门窗墙面、门前地面以及卷帘门存在的各种乱涂乱画,利用小铲刀、自喷漆等工具予以清理;对门前损坏的绿化苗木及时联系园林部门进行补植;引导商户门头字号和照明亮化设施设置应与周边环境协调和谐,有条件的要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播放公益广告。通过坚持服务与管理同步的思路,“门前三包”工作赢得了广大商户业主的支持和认可,也纷纷主动加入到工作中来。
强化日常监督检查,长效管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研究制定了《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为此,由局指挥中心统一制作了《滕州市“门前三包”责任书》公示牌,该公示牌主要涵盖了管理单位、责任单位、三包任务、星级评定以及法律责任等信息。根据要求,各基层执法部位将指导沿街商户完善责任单位基本信息,并张贴在室内醒目位置。管理单位主要是基层1至3名执法人员,明确了执法人员要不定期对帮包管理的商户进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随时增减“星级评定”并及时更换公示牌。以此同时,局督察部门还将对沿街各商户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情况组织专人进行监督检查,对影响创卫工作和履行责任制不到位的商户进行现场拍照取证,并建立台账信息;按照辖区所属,统一交办至所属执法部位,进行“销号整改”。对部分不配合“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和妨碍工作推进的商户,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以及《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下达法律文书,责令限期整改。通过考核更改“星级评定”、监督检查等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反复性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为创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城市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