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滕州供销社综合改革试验任务、山东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专项改革试点顺利通过验收,探索出的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四四八模式”、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等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这些荣誉的获得正是我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落地生根的硕果。
近年来,市供销社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围绕服务三农的宗旨,在服务规模化上下功夫,在金融互助上破难题,在经营模式上求创新,在村社共建上聚力量,为农民提供综合配套、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为农服务的“田管家”。
建设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平台,破解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针对当前农业转型、农民进城、农村青壮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形势,按照“规模适度、半径适应、功能完备”的原则,建成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16处;购置土壤检测设备5台套,智能配肥机13台套,飞防设备6台套,粮食烘干设备16台套;建设省级标准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5处;开展“订单式”半托管和“保姆式”全托管服务,目前已托管土地突破40万亩,解决当前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又耽误赚钱”的矛盾问题。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难题。发挥供销社在硬件设施、经营渠道、营销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与供销社加强合作,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领办农民合作社216家,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8家,建设各级示范社9家,促进合作社发展能力提升、生产功能提升、带动作用提升,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了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破解农村小额贷款、生产经营融资难问题。依托供销社组织体系,按照“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信用合作,解决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中“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在17家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了信用互助业务,互助金总额2434万元。
扎实开展村社共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结合第一书记派驻、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工作,推行“供销社+村两委+项目”模式,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促进了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居、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两个”延伸。目前已发展村社共建村262个,实施共建项目516个,户均帮助农民增收300元,共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左右。
巩固提升农村现代流通,破解农村商品质量难保证问题。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1066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8处,镇级商贸中心6处。上线运营“滕州网上供销社”电商平台,建设电商服务站37家,融入全国、全省电子商务“一张网”,实现电商交易额1.3亿元,搭建起“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平台,解决了农村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保证了农村消费市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