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时节的界河镇灵泉山,绿意融融,山脚下的绿道旁,成片的树木抽出了嫩芽,远远望去一片盎然生机。“我承包了山脚下的土地,栽植了洋槐、黑松、核桃、桃等苗木,今后打算在这里发展一些生态康养项目,这不仅符合绿色发展要求,而且能为我带来不错的收益。”土地承包人肖桂军如是说。
将灵泉山山脚下的贫瘠地承包搞树木种植,是我市利用社会资本注入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的一项创举。今年以来,市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五大”经济中的生态经济转型发展作为做好林业工作的着力点,在全市叫响“生态滕州·林业先行”的口号,围绕绿色城镇、绿色乡村、绿色青山、绿色交通干线“四绿”工程,迅速启动春季绿化造林工作,吹响了生态经济转型“集结号”。
该局围绕“绿色城镇”工程,重点实施城区清水湾公园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治理工程和中轴线区域景观工程建设,12个镇街启动了森林镇街创建。围绕“绿色交通干线”工程,将京台高速、京沪高铁沿线绿化作为“头号工程”,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护。围绕“绿色青山”工程,重点实施莲青山、灵泉山等山体绿化,打造绿色屏障,推行山坡地退耕还林,新增荒山绿化5300亩。围绕“绿色乡村”工程,做好集体经济与生态经济结合文章,引导各村居将空闲宅基地、四旁地进行统一规划,栽植乡土树种、发展经济林,目前80个村居开展了森林村居创建。
为推进“创森”工作,该局对照创森评价指标,统筹抓好森林网络、林业经济等各项工作,新建完善了锦天牡丹园、灵泉山康养基地等生态观光产业基地,培植壮大了元宝枫、核桃等经济林产业,全市林业产值突破46亿元。此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出台了林业贴息贷款、中央造林补贴等政策,启动了森林保险试点改革,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改革,破解了资金、土地等制约。创新造林绿化模式,探索出了“政府+企业+农户”、机关事业单位认建认养等造林模式,有力推动了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
“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3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0500亩,通道绿化长度314公里,发展花卉苗木面积2610亩。”市林业局局长俞涛说,“下一步,林业局将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为核心,以‘四绿’工程为抓手,突出生态经济发展,努力实现造林质量大提升、产业转型大发展、资源管护大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大成效、场圃改革大突破、生态文化大普及,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