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滕州马铃薯等27个山东品牌得到省长郭树清的“点名支持”。而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核心产区的界河镇,“界河无界、土豆不土”已经成为一张产业名片和金字招牌,响彻滕州、齐鲁乃至全国。
为打造马铃薯知名品牌,近年来,界河镇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通过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科技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等措施,逐步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目前全镇年种植春秋两季马铃薯12.8万亩,产值在6亿多元。
据界河镇党委书记颜丙磊介绍,“20多年前,界河镇南张庄村首创了‘春季马铃薯一膜、二膜和三膜覆盖栽培技术。目前,全镇发展春季三膜拱棚马铃薯面积达2万亩,二膜马铃薯面积达5万亩,推广脱毒种薯面积高达95%以上,形成了‘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种三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尤其是界河镇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省农科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快新品种的研发、引进、筛选,以及开展马铃薯科技研究6项。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马铃薯脱毒组培中心和标准化网室2000平方米,在内蒙古等地建立1000亩脱毒马铃薯扩繁基地,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提及马铃薯质量和品牌,界河镇镇长夏香介绍,“2017年,我们将围绕提升马铃薯品质、品牌,坚持科技引领、基地示范,持续推进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脱毒种薯育繁推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着力建成全国知名的马铃薯产销中心。”
界河镇将借助市泓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示范平台,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省农科院等合作,今年承担新品种试验项目60个,进一步提升组培中心、标准化网室科技化水平,实现基础苗转接能力达到800万株、年产原原种500万粒。进一步扩大内蒙古扩繁基地规模,实现年产脱毒种薯2万多吨、覆盖地块15万亩的目标,建成高科技、流水线、商业化的育种体系,逐步拉长马铃薯产业的上游产业链。
该镇更加注重马铃薯品质提升,高标准推进省级500亩水肥一体化、5000亩耕地质量提升、600亩配方施肥补贴、6000亩深松耕地作业试点补助等项目,推广轮作休作、减肥减药的生产模式,不断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抓好幸福楼有机基地、绿色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辖区7万亩马铃薯全部达到国内绿色标准,争创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质量监管,严控农业投入品,实现马铃薯质量在线监测和二维码追溯标识,确保马铃薯质量安全可靠,成功创建全省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该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群众自愿的原则,大力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引导群众调整马铃薯种植布局,推动多品种种植,在加工型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万亩同时,引导合作社群众种植彩色马铃薯、即食性马铃薯。“我们公司今年重点推进马铃薯食品加工,年生产马铃薯煎饼、保鲜土豆片和土豆丝4500吨,推动马铃薯由‘鲜食’向‘精深加工’转变,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市九易农业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程群锡如是说。
为打造全国知名的马铃薯品牌,界河镇今年继续抓好“滕州马铃薯”的宣传推介,积极承办马铃薯节和马铃薯文化研讨会,率先推广马铃薯饮食文化,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文化内涵。同时,积极拓展合作社的服务产业,壮大农资服务、运销服务、用工服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增加合作社群众的非生产性收入,全方位提高合作社的辐射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