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热性能检查系统是我们花120万元从德国引进的,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水平。质量是我们企业的生命线,即使投入再多,我觉得也值。”11月24日,山东耀国光热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勤国指着他们引进的一台新设备说。
正如胡勤国所言,耀国公司通过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建立了独立于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培训,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和14001环境体系管理、欧盟CE等认证,获得了“枣庄市市长质量奖”、“山东名牌”等一项项荣誉,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像耀国公司一样,意识到了产品质量这一关键性因素的重要性,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积极创新、精益求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背景下,实现民营企业的“向上突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8家,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70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229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93家。我市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以质取胜”是应对新常态的有效手段,企业对其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此,市质检部门围绕提升质量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健全完善质量标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步建立动态更新数据库,对企业初次认证、再认证和监审活动,做到100%跟踪检查。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对认证有效性及时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整改;对食品农产品认证企业,严格按照认证要求,规范生产加工,正确使用认证标志,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提高企业培育品牌、质量强企的积极性,我们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市质监局纪检组长廉士柱说。据他介绍,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实施技术创新等。对当年获得国家、省质量奖的企业和个人,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对当年通过行政认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10万元。
在政策引导下,各企业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显著提高。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新获得的山东名牌产品有3个、枣庄市市长质量奖2个,获得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3项、“泰山杯”工程奖5项、省优质结构杯奖6项。滕州经济开发区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顺利通过文审论证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