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轰鸣中划过夜空,在一片欢呼声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一时之间,“墨子号”成为全国上下谈论的焦点。而在滕州,“墨子号”的升空更是引发了热烈反响,大家既为国家的不断强盛而感动,又为自己身为墨子故里的滕州人而倍感自豪。
当天,市墨子研究中心办公室就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对“墨子号”成功发射表示热烈祝贺,并就做好下步墨子研究工作进行部署。“自1992年以来,我市兴建了墨子研究中心和墨子纪念馆。先后举办了一届国内、十一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六届墨子文化节,编辑出版了《墨子大全》、《墨子研究论丛》等100多种书籍,逐渐形成了一个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与的交流研究传承墨子研究的重要平台,为传承弘扬墨子文化做出了积极探索。”
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滕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墨子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邵长婕在接受采访时说:“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墨子》在世界上最早系统地阐释了‘小孔成像’理论,以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光学领域成就非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墨子号’的命名,对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墨子文化研究和传播的同仁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也为我们新时期的墨子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中国墨子学会和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我们一定会抓住这次机遇,增强文化自觉,牢固树立加强墨子思想传承、弘扬和发展的责任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在市科协,广大科技工作者们同样正沉醉于“墨子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中。市科协主任杜宜平表示:“量子通信是当今世界最尖端的通信技术,此次‘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了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已经领跑世界先进通信技术。墨子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代表,是科技‘圣人’。滕州是墨子故里,首颗量子卫星命名为‘墨子号’,也是我们滕州的荣耀,必将极大激励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创新,不断取得更多原创成果。必将激励我们广大科普工作者扎实工作,更广泛地普及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广大市民科学素质。必将激发我市广大青少年培养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为未来成为各领域的科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滕州人,听到‘墨子号’量子卫星顺利升空的消息后,我感到十分骄傲与自豪。”在外地从事气象工作的滕州籍博士王坤在得知“墨子号”发射的消息后难掩激动之情,“从小知道墨子是中国最早对自然科学有过深入研究和思考的科学家,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相比毫不逊色。潘建伟院士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既是向我国自然科学先驱致敬,也表明了科学家们对这颗量子科学卫星的期望。中国的量子通信研究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墨子号’的顺利升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中国的气象事业相比欧美还是比较落后的,我辈也要奋起直追,争取做到全球第一。”
李伟是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的一名教师,从一开始就一直关注着“墨子号”的每一个消息。“‘墨子号’量子卫星上天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墨子故里滕州的骄傲。”李伟说,“墨子被誉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学思想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有着很多交集,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崇拜的榜样。而量子卫星成功发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的星地量子通信,为量子的全球互联网奠定基石,作为信息工程系的教师,我更是为之感到振奋,为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感到骄傲。”
今年刚刚考上大学的学生李春朴则这样告诉记者:“得知‘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升空的信息后,作为土生土长的滕州人,我感到非常高兴,也为生活在滕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而感到幸运和幸福。在将要到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一定竭尽全力学习科学知识,努力做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