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9.7亿元,同比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03%,高于枣庄3.79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1.5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位列枣庄各区(市)第二位。
我市坚持以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工作中,我市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关政策》等文件,提出了设立新兴产业发展股权引导基金、鼓励建设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围绕打造煤化工、机械机床两大千亿元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在机械机床领域,与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合作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打造集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市场开拓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立国家机床质检中心,为机床企业提供检测参数1000多个,解决技术难题320余项。在煤化工领域,建立了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研究中心等1家国家级、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不断创新产业载体,突出抓好经济开发区和各类特色科技园区规划建设,打造高科技产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的聚集区、孵化区。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山东省创新型企业14家。
我市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100多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威达重工与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联合研发“立式加工中心批量配套国产数控系统应用工程”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地机床、华强精密机床等14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济南大学等4家高校院所,成功创建了山东省首家“中小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形成了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目前,全市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创新。
此外,我市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辛化硅胶、瑞宇蓄电池等企业分别与韩国、日本等大型企业集团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联合建立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中心,有效集聚了海外先进技术。实施“科技联姻”工程,引进创新载体。先后举办了中国(滕州)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博览会、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邀请两院院士专家20余人来我市开展技术讲座、学术会议和现场指导活动68场次,引进高层次科技成果120项;在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博览会上,签约技术合作项目13项,完成技术交易成交额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