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喜忧参半,限额以下单位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1.4亿元,同比增长1.1%;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69.3亿元,同比增长21.7%,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限额以下贸易单位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制度的规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照季度统计,预计二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在10%左右,将会比一季度有所提高。
区域及行业性消费不均衡。分区域看: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6亿元,增长4.1%;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3.1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0.6%,增长10.8%,高于乡村增幅6.7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增速加快,有效的拉动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分行业看: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除零售业销售额有所下降外,批发、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上升1.4、10.5、17.1个百分点,整体呈现上升迹象。
商品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向文化、娱乐、教育等享受型转变,从侧重数量型消费向侧重质量型消费过渡,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商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在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用品零售额呈下降趋势。大宗商品消费放缓,一季度煤炭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0.3亿元,增长6.5%。汽车类零售额平稳增长,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2.4亿元,同比增长4.4%。提质升级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加快,一季度书籍报杂志类同比增长44.2%,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15.1%,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50.4、4.2个百分点,商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