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早上8时,记者走进位于滨湖镇西盖村的市鑫鲜养鱼专业合作社时,理事长程明湖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在鱼池旁利用水塘投料机给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鱼苗喂食,吃到食的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目前我们已转入鱼苗投放工作,这批商品鱼将于中秋节上市。今年前3个月合作社商品鱼的价格比较稳定,产量有所增加,社员腰包比以前更鼓了。”程明湖笑着说。
该合作社利用地处微山湖畔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微山湖土著水产品养殖,让水面养殖流金淌银。据市水产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市水产品产量达4491吨,产值实现568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2.2%;整理开发标准化鱼塘面积1200亩,实现了渔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我市渔业资源丰富,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科技兴渔战略,大力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渔业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第一季度,草鱼、鲤鱼、鲢鱼、鲫鱼、鳙鱼等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产量与去年相比分别增加了63吨、188吨、45吨、7吨、17吨,同比增长13.02%、12.80%、26.16%、1.11%、5.36%,水产品价格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略有浮动。
“我市第一季度渔业生产持续稳定,较去年稳中有升,名优鱼类养殖经济效益较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优势明显,大宗淡水鱼类增长主要体现在量的增加,名优鱼类增长主要体现在质的增长,全市渔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市水产服务中心主任生兆普在分析中说。
技术培训和服务是实现一季度渔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人员在入户指导中,帮助养殖户制定全年养殖计划,加大苗种投放力度,搞好苗种调剂和苗种余缺信息发布,确保足额足量投放苗种。结合送科技下乡、基层渔技项目的开展,通过入户实地走访、公布咨询电话、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指导养殖户搞好鱼池清毒、鱼种投放、鱼病防治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组织科技人员下乡驻塘,举办2016年渔民“池塘学校”首期培训班,针对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和池塘管理要点进行详细讲解,为全市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配发渔业机械设备,共发放叶轮式增氧机40台、全自动投饲机35台,消毒剂和微生物制剂87箱。
渔业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市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整套标志性的渔技服务活动,提升了渔业推广工作成效。2015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由山东龙振生态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规划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1.3万平方米,打深水井4眼,配套建设标准化养殖池50亩,水质净化池20亩。我市已连续五年组织实施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今年按照项目要求遴选鲫鱼、河蟹、小龙虾、中华鳖、斑点叉尾鮰、泥鳅、鲤鱼为渔业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标准化80:20池塘养殖技术、池塘水质综合调控及节能减排技术、淡水池塘鱼菜生态高效种养技术。新技术的推广和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和高产优质相结合,将帮助全市广大渔民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