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服务业专业化战略,壮大专业市场规模。目前,全市主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47处,涉及干杂海货、服装百货等40余个门类;3500多家市场经营户开设网店;市场集聚创业经营户9.3万户,带动就业逾30万人。
3月中旬市政府印发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市将利用五年时间,将三次产业比例由7.1:51.1:41.8调整为5:47:48。受“服务业专业化战略”深化实施的影响,日益兴起的专业市场,无疑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力军”,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带来了新动能。来自市旅服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市主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47处,涉及干杂海货、服装百货等40余个门类。
传统市场的转型路
“前几天客户打电话订购木耳,于是我通过电商平台,按时发了货。”在嘉誉国际商贸城(嘉誉干杂海货调味品市场)经营木耳生意的胡海峰说,“现在网上交易很是方便,与客户交流起来也特别省心。”
嘉誉干杂海货调味品市场是一家老牌市场。然而,正是这家享誉全国的实体市场,却在近两年主动拥抱“互联网+”,以千家实体经营店为依托,创建了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跃成为集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商批发市场。“尽管实体经营形势向好,但随着电商产业发展,如果不主动出击,只会被市场所淘汰。现在我们已能面向全国开展大宗商品电商业务。”谈及走的这条转型路,商贸城总经理张民更多的是对抓住机遇的感慨。
张民的感慨不无缘由。市旅服局局长贾福军说,电商已呈“井喷”发展之势,让大大小小传统市场原有的功能优势受到不小挑战。面对形势变化,市场如仍停滞不前,必将发展缓慢,最终可能会被新生事物所淘汰。基于此,我市鼓励有条件的市场通过自建网站、经营户入驻“网上市场”等形式,实现一体化经营。目前,3500多家市场经营户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办了网店。
产业链上的互动
嘉誉干杂海货调味品市场在经营模式上求变求新,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经过多年培育,我市还兴起了农副产品、机械机床等一批特色市场群。那么,这些特色市场又是依托什么发展起来的呢?记者对此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点,进行了一番探访。
在位于北辛路西首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辆辆装满本地土特产的货车进进出出,操着外地口音的客商正与经营户洽谈生意。在总经理郝子华提供的一份“项目简介”中,记者发现了这么一段话:“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省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3万户农业种植户、农产品营销户致富。”
物流项目如何带动种植户致富?贾福军给出了解答。据他介绍,每处市场都有自身完整的产业链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便是依托农业基础,通过产业链互动建设而成的。这种“专业市场+生产基地”的模式,可将本地特产迅速转变成商品,带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受益,乃至影响到创业就业渠道的拓宽。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形成干杂海货、服装百货、农副产品、机械机床、建材装饰、汽车交易、花卉八大类专业市场群,集聚创业经营户9.3万户,带动就业逾30万人。
品牌的带动效应
专业市场的发展,品牌是关键。在市旅服局一份专业市场调研报告中写到:无论是创新业态加速市场转型,还是培育特色市场,主要目的是让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核心在于产品的竞争力。我市建设的专业市场,尤其是特色工业类市场,正是牢牢抓住了这一关键,打造了品牌化市场集群。
鲍沟现代玻璃产业基地(中国玻璃城)便是其中的代表。我市投资36亿元,在鲍沟镇建设了该项目,将玻璃企业引到市场中发展,共享资源、资金、政策和推介服务,形成“抱团”合力,打造“滕州玻璃”品牌。据鲍沟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胡玉堂介绍,目前,玻璃城内的企业已研发出120余个门类、2800多个品种的产品,“滕州玻璃”成功打入印度、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国家。
有“走出去”便有“请进来”。在引进品牌市场方面,我市积极提供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真爱商城、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迅速落地,大型购物中心的档次迅速提高,品牌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