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森林蕴含着财富和希望。“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广泛发动,细化措施,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使山川更秀美,城市更宜居。五年来,全市新增成片造林面积达23.5万亩。
放眼滕州大地,一座座光秃的山体渐渐披上了绿装,一条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恢复了原有的生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比翼双飞”时,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等日益显现的优势已成为一座城市竞争的又一靓丽名片。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森林蕴含着财富和希望。市林业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承担者,肩负着造林绿化、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广泛发动,细化措施,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使山川更秀美,城市更宜居。五年来,全市新增成片造林面积达23.5万亩。
荒山变青山 增绿又增收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也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在河边、在荒山、在学校、在村庄、在主次干道两旁,到处活跃着植绿、播苗的身影,广大干群挥锹舞锄,播下片片新绿,也收获了一座魅力迷人的生态城市。“十二五”期间,全市森林面积达46.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4%,实现森林面积、林木覆盖率同步增长。
五年来,我市广泛开展植树活动,采取义务植树、大户承包、党群共建、志愿捐资、精品示范、美丽乡村创建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仅去年全市累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50余次,参加义务植树人员达5万余人,新建义务植树基地20余处。
广泛植树造林是实施绿化重点工程、建设绿色家园的基础。我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为契机,重点抓好秀美荆河绿色长廊建设、青龙山绿道配套提升等十大重点工程,采取“一个工程、一套班子、一套方案”的办法,严格建设标准和节点,细化措施,强力推进重点工程的落实,发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青龙山绿道配套提升工程中,完成苗木补植、配套设施建设、片区绿化提升等任务,建成彩叶树种观赏园2000亩,栽植黄栌、黑松等苗木3.6万株。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底气”。
傍林业优势 促林农致富
发展种苗花卉产业,不仅美化环境,还可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位于张汪镇白楼村的融和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合作社经过近4年的发展,已建成集花卉培育、苗木种植与销售、工程绿化等于一体的专业化种植基地,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仅2014年该合作社总收入3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社员1000余户。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128家,入社社员达到1.6万人。
种苗花卉产业,是林农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十二五”期间,我市花卉苗木面积达6.5万亩,新建姜屯镇滕国鸿花卉苗木繁育中心、春正苗木基地、滨湖镇竹柳产业基地、中国红海名贵花卉苗木基地、洪绪镇万顺植物园、凯悦苗木基地、安胜苗圃等花卉苗木基地18处,新引进迷迭香、北美海棠、元宝枫等名优花卉苗木品种19种。
除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外,我市加快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深化扩张经济林产业,推进木材加工业发展,快速发展林产品深加工业,创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尤其在林下经济产业中,培植发展了“林下藕、林下渔、林下禽、林下菌、林下游、林下药”六种林下经济模式,努力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得改善、企业有效益、林农获实惠。
创投资机制 激创建活力
中央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中央财政贴息林业贷款项目、国家防护林工程项目、国家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去年,我市申报10个林业项目,累计申报项目资金达1.22亿元。
林业项目的争取,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五年来,我市及时跟踪研究上级林业项目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实施重点,建立林业项目申报动态储备库,在项目立项、审批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为项目落地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在招商引资中,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林业投资环境,全市林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引进121家企业落户滕州投资林业发展,累计投资86亿元,建立林业产业园17处,建成面积12万亩;大力推进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先后启动森林保险试点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完成公益林森林保险5万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5亿元,流转土地10.2万亩用于林业发展,释放了林业活力和效益,提升了林业经营发展水平。
林业建设关系千家万户,生态文明造福子孙后代。我市以弘扬生态文明为引领,大力倡导绿色的价值观、消费观,形成全民共建全国绿化模范市的良好氛围。先后在秀美荆河两岸、青龙山绿道两侧建设了森林文化廊道,设置科普宣传牌,秀美荆河上善公园和墨子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利用世界湿地日、植树节、爱鸟周等节日,举办灵活多样的科普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
强森林管护 保资源安全
俗话说,植树种草不防火,年复一年白忙活。全市森林资源的“安然无恙”,不是老天赐福,而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辛勤坚守的结果。
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我市抓好森林防火,签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责任状,出台封山令和封山育林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每日零火情报告制度,组建1200人的森林防火专兼职队伍,加强值班备勤和野外巡查。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森林防火器械100余台套,修建防火墙25公里、防火通道40余公里,建成了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森林火险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升了我市森林防火信息化和火险监测预警水平。
我市在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础上,还不忘防控有害生物,连续5年实施飞防与人工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立体化防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十二五”期间,先后实施飞防作业150余架次,完成飞防面积达112万亩,针对全市重点道路、河流实施人工药物防治面积160余万亩,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趋势,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