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任务目标
▉扎实推进结构性改革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
中央提出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关键要综合运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市场的办法、法治的手段,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打造滕州产业转型“升级版”。
突出抓好供给侧改革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之间的关系,全面建立以“四张清单一个平台”为主要架构的政府权力运行体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二是鼓励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重点盘活中盛化工等停产半停产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争实施过千万元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完成技改投资165亿元。三是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松绑”,打出一套“组合拳”,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
突出抓好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把先进制造业作为未来滕州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加快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着力开发智能机器人等高端产品;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推进智能制造。二是产业转型战略。推进“265”产业培育工程,打造国家级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全国最大的玻璃深加工产贸基地,打造鲁南食品工业强市,推动纺织服装、家居装饰、汽车配套、不锈钢制品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狠抓生物医药等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三是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年内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家;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机器换人”等工作;实施“滕州英才”计划,全年引进各类高端人才300人以上。四是质量品牌战略。全年争取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2件,山东省名牌产品和山东省著名商标3-5件。
突出抓好农业提质增效
一要抓好农村改革。按照“三延伸一创新”思路,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稳妥扩大“农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覆盖面,建设全国农业融资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推动股份分红制度化;启动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二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三要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力争全年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20家,新增规模经营面积10万亩。
突出抓好镇域经济强筋壮骨
深化扩权强镇改革,逐步推行滨湖镇“大部制”改革的做法,赋予镇级更多发展自主权。完善配套的财税收入分配机制,增强镇街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产要素调配机制,进一步激发镇街发展活力。各镇街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镇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区位、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进实施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税收贡献的大项目好项目,培植壮大自己的特色产业,增强镇域经济实力。
突出抓好民营经济转型跨越
一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培训、服务和辅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转复退军人、文化创意和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等创办小微企业;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力争全年新增创业4000人。二要增强企业实力。重点发挥好200家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小巨人”甚至“旗舰型”民营企业,努力克服“长不大”的困扰。三要提升企业家素质。逐步完善包括选拔、培养、激励、约束在内的企业家成长机制,大力实施对标挖潜,推进企业联合合作,实施“二次创业”,着力解决家族式发展模式,打造一批闯劲足、思维新、能力强的新生代企业家。
▉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滕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京沪黄金交通线上,在枣庄、临沂、泰安、济宁、菏泽五市空间内,有近千万人口,滕州具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为此,我们要全力抓好八件大事。
(一)加快建设宜居城市。抓好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点,继续按照“东跨、西改、南延、北拓、中疏”的发展思路,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着力抓好四个副中心城区、六个节点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打造滕州“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的城市品牌。
(二)全力推进高铁新区建设。高铁改变生活,对未来发展作用不可估量。高铁是滕州发展的最大优势。因此,我们要继续把高铁新区作为今年城市建设“头号工程”,坚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一体推进。同时,抓好水系景观建设,抓好骨干道路和新老城区的联通融合,抓好起步区项目建设。
(三)加快推进微山湖综合旅游区建设。围绕构建大微山湖旅游格局,加快推进人口集聚、旅游集散、功能集成。一是抓好5A级景区创建。二是抓好微山湖古镇项目建设。三是抓好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新型环保供热站、燃气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实现由乡镇到城市的转变。
(四)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着力打造辐射周边地区的“十大区域性中心”:一是打造区域性休闲旅游中心。二是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三是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四是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五是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六是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七是打造健康养老中心。八是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九是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十是打造区域性体育消费中心。
(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把滕州建设成为鲁南地区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外接内优、路通人和”的大交通格局。一是连通周边城市,重点抓好枣鱼高速公路及枣木高速东延,省道343北留线、省道345枣济线等工程建设,开通滕州至枣庄新城快速公交,积极谋划通用机场、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完善城乡道路,抓好学院西路延伸、善国北路延伸、红荷大道升级改造等工程建设。三是优化城市路网,全力抓好北辛路升级、落凤山大道、荆河东路程堂段、新兴北路北延等城区道路新建、续建和改造工程。
(六)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提升住宅规划建设标准,加快推进保利海德公园、鑫佳玫瑰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工程,满足城市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前后洪区域等6个棚户区征收工程和塔寺南路等16个棚户区续建工程。
(七)促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要加快建立“统分结合、各有侧重”的城市管理体制。大力实施城市创建工程,道路畅通工程,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城市亮化工程,智慧滕州建设工程。
(八)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要重点解决好三类人的城镇化问题。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推进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加快推进“镇改街”、“村改居”步伐,把符合条件的村居纳入城镇化管理,将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推进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人口有序流动,积极促进稳定就业,引导有能力和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农村转移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改革是新常态下最大的发展动力,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好供销社改革等一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抓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委已决定整合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16个部门22个领域部分或全部行政执法权,组建市综合执法局,并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6个部门实行专业领域执法。
(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要强化精准招商,集中优势资源要素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技术起点高、市场容量大的重点项目。扩大外贸出口。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引导腾达不锈钢、辛化硅胶、三合机械等优势出口企业,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实现由“低价式、数量式”向“品牌化、差异化”方向转型。
(三)全面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强化研发、人才、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针对中俄科技产业园、港台工业园、国际机床市场、祥源制衣、大阳玻璃等一批停滞、闲置的项目,积极开展招商活动,盘活闲置资产。
(四)营造亲商爱商的发展环境。一要重效能。围绕“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等问题,集中开展关键部门、窗口单位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好“电视问政”“政风行风热线”“全时通办事无休日”等活动,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二要重服务。各级各部门要开展好“为企服务年”活动,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真联系,真帮忙,真解决问题,切实尽到服务职责。三要重诚信。加快全市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一网一平台一机制”,定期召开红黑榜新闻发布会,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我市产业结构偏重,生态环境脆弱,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攻坚战,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滕州。合理划定主体功能分区。在镇域特色化发展布局的基础上,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抓好环境治理。突出“治气”,着力抓好城市扬尘、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渣土运输、油烟烧烤、化工异味等专项治理。突出“治水”,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抓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以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创建成果,突出抓好秀美荆河、城区增绿等十项重点绿化工程,全年新增成片造林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5%。
▉切实抓好财税金融工作
要提高聚财理财能力。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密切关注消费税、环保税、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进展,争取最大改革红利。要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抓好滕建投资集团、联迪公司、聚诚信用管理公司的运营,凝聚政府与市场的合力,共同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搭建更多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快构建覆盖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投融资平台,推进资产资本化、资本债券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完善城乡低保、大病救助、住房保障等制度,加快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全年实现社保扩面8000人以上,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健全完善双拥优抚安置服务保障体系,争取年内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抓好扶贫工作。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健全党员干部包保扶贫工作体制,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全年完成1.7万人的脱贫任务。要抓好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抓好12处城区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逐步解决“大班额、择校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