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产服务中心于日前公布的2015年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市实现了渔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0.5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6万吨,增长2.6%;渔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增长3%;完成标准化池塘整理改造6200亩。
在去年的工作中,我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质量安全化和渔业标准化建设,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强化渔业重点项目实施,全市渔业生产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其中,全市特色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重点实施了水蛭育苗、南美白对虾淡化、草鱼人工免疫技术等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通过引导辐射,全市已形成多个“优质水产品”特色养殖区。我市连续3年实施了农业产业资金优质鱼项目,共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
渔业技术推广服务成效明显。我市连续4年实施了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通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渔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了渔技推广责任制、渔技人员竞聘上岗绩效考评制、多元化推广等多项管理制度,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我市坚持渔业资源的养护与修复并重,着力加强资源修复技术开发应用,在对全市重点水域科学论证和规划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人工增殖放流的规模与结构布局。2015年,我市实施了城市水系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在荆河城区段、马河水库等地投放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鱼种240万尾。通过放鱼养水,荆河水系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我市渔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在市渔业协会的引导下,全市共建立各类渔民经济合作组织20个,入社养殖面积达2万余亩。通过项目扶持和跟踪指导服务,培育了一批产业优势明显、运行机制规范和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合作社,为全市渔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